1946年,李政道被自己的老师费米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不假思索

云舟史策说 2024-08-22 15:45:45

1946年,李政道被自己的老师费米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不假思索脱口而道:我从书上看过,标准答案是大概1000万度。谁知,费米听完却摇摇头,批评李政道:你这样是不行的!     (来源:2024-08-16北京大学出版社澎湃号——李政道:费米在芝加哥大学留下的记忆、百度百科)   李政道于1926年出生在上海名门,从小就对数学与物理的浓厚兴趣,四岁起便涉足识字与心算。  虽然极具天赋,但是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刚上小学,就经历战乱,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的学习热情,反而激发了他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学校接受中西融合的教育方式。     面对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他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浙江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之间辗转迁徙,每一次迁徙都是对意志与信念的磨砺。   幸运的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在浙江大学机电系的时候,他原本打算进入电机系,但因为遇到了物理教授束星北和王淦昌这两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他彻底明白自己对物理学的喜爱,转身投入物理研究中。   后来到了西南联合大学,遇到了引路人吴大猷教授。吴教授不仅以其深厚的物理学功底为李政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以他那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的精神,深深影响了这位年轻学子的心灵。   在吴大猷的悉心指导下,李政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并在吴大猷教授的极力推荐下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因刚开始没有什么文聘,导致他只能旁听,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即便是旁听生,他也凭借着自己对学术的独特见解,吸引住了老师的注意,被一位慧眼识珠的老师发现,将他推荐给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主恩利克·费米。     1948年,尽管费米主要投身于实验物理,特别是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建设和中子—电子相互作用的测量,专注于实验工作,但他仍破例接纳了李政道这位唯一的理论物理学生,李政道至此成为了一名正式研究生。     俩人的师生关系独特而深刻,费米采用了一种反向教学的方式,要求李政道研读文献后向他授课,每周共度一个下午进行深入讨论。 由于费米当时对天体物理学抱有浓厚兴趣,特别是质子与恒星相互作用及宇宙线的关联性。这天他以太阳中心温度的问题询问李政道,也就是文章开头那一幕,想借此引导李政道探究并质疑既有知识的可靠性。   起初李政道并不理解,于是按照书上的答案如实回答,一千万度左右。   对于这样的回答,费米有些生气,批评李政道缺乏子属性,盲目接受其他人的结论,一下子点醒了李政道,于是,师生哦特慢携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长达6英尺的计算尺,亲自验证太阳核心温度的估算,这一过程锻炼了李政道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见费米即便身处物理界巅峰,他仍愿意倾囊相授,耐心指导一位初来乍到的中国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与传承。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1957年,李政道因与杨振宁因突破了物理学难题θ–τ之谜,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的“李-杨假说”,先获爱因斯坦科学奖,后于同年10月30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为首位持中国护照的获奖者,书写了华人在诺贝尔奖史上的新篇章。 不幸的是,这位科学家,最终还是于2024年8月4日2时33分,因病在美国旧金山的家中去世。   回顾李政道的一生,他从一个没有文凭的“旁听生”,到蜚声国际的物理学大师,靠的是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宇称不守恒”理论,更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 阅读:81106
评论列表
  • 2024-08-22 19:46

    这么说,所有的前人研究成果都要亲自验证一遍喽

    孤舟蓑笠 回复:
    所以,韩国教授造假就被国际上找出来了[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小二上酒 回复:
    不盲目相信权威不对吗?于敏也这样的话,氢弹还没影呢
  • 2024-08-22 23:10

    李政道与杨振宁鲜为人知的故事。 1、宇称不守恒最开始是李提出的假设,李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够,于是请杨帮助计算和证明。所以这个理论其实是李提出假说,杨证明成立。 2、俩人后来因为文章署名顺序问题产生矛盾并决裂,尽现人性。 3、俩人均入藉美国,都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过贡献。 4、李妻秦慧䇹1996年病逝,李成立基金会纪念其妻;杨妻杜致礼2003年病逝,杨2004年以82岁耄耋之年续娶28岁翁帆。 5、李于2024年8月去世,享年98岁,杨今年102岁仍沉浸在温柔乡。

    朋友 回复:
    最最重要的一点,杨振宁晚年在中国有理论科研能力了之后就回国了,李政道一直在美国。
    方天画戟 回复:
    红眼病,管好自己的事,不要道听途说污蔑人家。
  • 2024-08-23 01:03

    导师,你这个是估值,不准的,应该亲自去太阳中心测量一下。

    9755004 回复: 2只是一种状态
    那是距离太过遥远难以准确估算的情况,而太阳的距离很近,可知的数据也足够多,这个时候就可以推导了。
    2只是一种状态 回复:
    实际上天体温度都是根据颜色来估温度的。
  • 2024-08-22 22:03

    看来那次诺贝尔奖李还是排在杨前面的,但总感觉杨还是要厉害一些!

    天鸟 回复:
    不要感觉,仔细去了解,你会发现自己感觉错了
    江湖行客 回复:
    可以去掉感觉,而且那次诺奖杨也是毫无疑问排在前面的,杨说人类历史前三的物理学家可能还有点争议,但是人类历史前五几乎全世界没人会质疑,李有没有前100都不好说。。。
  • 夕阳 20
    2024-08-22 20:24

    怎么行?他就知道?

    王先生 回复:
    在你的世界里,他不一定有你这个键盘侠知道的多
    klrs 回复:
    所以你不是世界五百……科学家!
  • 2024-08-23 08:24

    对于故事,有几分真假??谁能保证??对于故事内容的真实性相信多了,就容易被骗。

  • 2024-08-23 09:55

    这位费介老师值得表扬,每种药品必亲自先尝后解,才知道毒性和药性!但是请问费介老师,毒药的致死量您是怎么尝出来的?

    用户10xxx40 回复:
    无知真可怕,人家的意思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自己的逻辑理论,而不是全信书本。
    问典 回复:
    应该是这样测,难不成真要去太阳上测吗?
  • 2024-08-22 22:01

    为新中国做过大的贡献吗

    若虫 回复:
    有的 他们后来都有回国参与建设的想法 但二人矛盾较深 最后国家接纳了杨 ,李就不回来了
    道法自然 回复:
    没有。他们只是为人类做过大的贡献。
  • 2024-08-27 04:11

    提到李,人们总是喜欢和杨一起讨论。虽然两人的故事让人唏嘘,但就后来的学术而言,杨确实走的更远。宇称是两人的荣誉高点,但杨的学术高点不止宇称

  • 2024-08-23 03:38

    他们不是和爱因斯坦年纪相近吗?怎么还获得爱因斯坦奖?

    弈神传说 回复:
    谁让爱因斯坦先去世几十年呢
  • 2024-08-23 08:44

    到了学术的顶端以后,前人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只能自己前行。科学的进步就是一点点推翻前人的认知。

  • 2024-08-23 09:59

    黄皮白心,宣什么?

    风车 回复:
    你就一大傻子!李确实是美国人,为美国的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但他为祖国(中国)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许多事情,多看看书籍,不要人云亦云、轻易下结论,这样容易冤枉好人,让人寒心。
    用户10xxx02 回复:
    小学文化的人是无法理解物理学家贡献的
  • 2024-08-28 10:48

    杨振宁更好!祝愿杨振宁院士寿比南山!活过120岁!多为中国识别并培养大师级人才!

  • 2024-08-23 07:54

    世界是精英推动进步的[静静吃瓜]

  • 2024-08-23 11:19

    回国后差点没弄死

  • 2024-08-23 09:56

    中国是应试教育,书本就是真理。

  • 2024-09-29 10:31

    温度是分子的运动,所以,太阳内部引力大,可能温度不高[微笑][微笑][微笑][微笑],纯属娱乐

  • LENI 5
    2024-10-09 21:10

    理论物理没有国界,成果全世界共享,所以什么国籍就无所谓了,都是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值得尊敬。

    念旧 回复:
    傻子才说得出这种话
  • 2024-10-12 17:48

    不同的人思路当然不能一样 你是普通人 具体多少当然没关系 就像地球是圆的 你知道是圆的就行 至于其他 甚至是不是真的圆的都对你没影响 但作为一个顶尖行业学者 这种思维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

  • 2024-08-23 10:50

    苏州将是李的终极归宿,,感谢两位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致敬!

  • 2024-08-23 12:17

    在美国死的人你还想给他立碑吗。

  • 2024-08-23 07:17

    结论呢?多少度啊?小编呢??

  • 2024-08-23 05:28

    质疑的精神是必须的

  • 2024-08-30 12:58

    其实只要在外面不诋毁祖国就行,就如现在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但凡过的下去都不会回到自己家乡了,难道他们都不爱自己家乡吗?家乡需要的时候,他们又力所能及的话,他们也都会贡献一点力量。这不就可以了吗?非要博士毕业然后回来种地才算不忘初心吗?

  • 2024-10-09 10:35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使华人,也没必要大书特书。

  • 2024-08-23 12:43

    我觉得这故事是假的:既然你俩一起做的验证,说明费米之前也不知道,最多是也看过别人计算出的一千万度,那你凭啥说别人?

  • D哥 2
    2024-08-23 11:56

    师生哦特慢携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长达6英尺的计算尺

  • 2024-08-23 11:43

    费米构架 最屎的构架

  • 2024-08-23 21:25

    所以纳着火,专业答案是用煤油灭火喽!

  • 2024-08-23 13:41

    哦特慢是个啥玩意儿?奥特曼吗?

  • 2024-08-25 08:14

    怎么,用温度计量过?

  • 2024-08-23 13:32

    批评李政道缺乏子属性,盲目接受其他人的结论,一下子点醒了李政道,于是,师生哦特慢携手设计并制作了一个长达6英尺的计算尺。 子属性是什么???哦特慢又是什么?

  • 2024-08-23 08:39

    又是鸡汤文

  • 2024-08-23 09:54

    为啥?

  • 2024-08-23 09:06

    2024,喜丧了,还不幸?

  • 2024-08-23 11:13

    费米子的那个费米?

  • 2024-08-23 13:26

    不幸的是,这位科学家,最终还是于2024年8月4日2时33分。啥意思?死掉的人都是不幸的?

  • 2024-08-23 08:10

    咋不问我呢,我知道太阳温度高低

  • 2024-08-23 10:24

    师生哦特慢?什么鬼?

  • 2024-08-24 00:57

    外国人啊,听名字象中国人

  • 2024-08-23 04:27

    不是中国护照吧?

  • 2024-08-23 14:38

    不对就自己进去测呗

  • 2024-08-23 12:45

    反正验证不了,说2000万℃又如何

  • 2024-08-23 12:23

    你这样是不行的!反正也没人知道你得这么吹:📢📢📢📢📢📢📢📢📢📢📢📢📢📢📢📢📢📢📢📢📢📢📢📢📢📢📢📢📢📢📢📢📢📢📢📢📢📢📢📢📢📢📢📢📢📢📢📢📢📢📢📢📢📢📢📢📢

  • 2024-08-23 13:54

    不是中国人的

  • su97 1
    2024-08-23 11:46

    不去一次怎么能知道准确答案

  • 2024-09-04 14:59

    他就栽在数学上

  • 2024-09-08 09:35

    其实每个前人的理论都有大量的科学家不断的验证和提问题

  • 李政道没有活过杨振宁是他毕身遗憾。

  • 2024-08-27 04:47

    这是个美国人,值得炫耀吗?

  • 2024-08-27 04:48

    为什么获奖呢,也许是美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去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