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馆》地缘:仅代表我个人警惕漠北

大叔谈影 2024-08-31 15:31:36
剧名:《四方馆》 根据尚未出场的漠北王子的名字“多弥”,可以推断出《四方馆》里“漠北”的原型,是活跃于漠北地区的铁勒诸部中的薛延陀部建立的“薛延陀汗国”,“多弥”的原型为薛延陀的第二任大可汗“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本名拔灼。 唐代漠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方。隋唐时期,在漠北占统治地位的族群是高车-突厥-回鹘为代表的突厥语族群,先后为东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朝所辖回纥诸羁縻府州、后东突厥汗国、回鹘汗国、黠戛斯部族政权。 薛延陀部原为东突厥汗国所辖,贞观二年时不堪暴政叛出,与铁勒诸部共建牙于郁督军山下;贞观三年,首领夷男主动接受唐朝册封,薛延陀汗国建立,确立为唐朝藩属。贞观四年,唐朝灭东突厥,薛延陀汗国吸纳众多部落的力量,成为彼时漠北地区最强大的民族政权。 学界对薛延陀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人口等方面的关注不全面,但是通过对同一族群的突厥的认识,多少可以感觉到薛延陀汗国的威胁性。 【制度】东西突厥分裂之前的突厥帝国,与东亚的中国、中亚的波斯和西方的拜占庭三国为邻,广泛吸收了这些文明中的文化因素,军政上表现为“双头鹰式”的复合体,这种结合西方的政治、文化因素和草原政治、军事制度的混合体制后来为回鹘汗国所继承,并影响到继起的大蒙古国,可见其对于游牧社会而言是有优越性的。 【经济】突厥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游牧的畜牧业经济,所畜养的牲畜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这种经济上的单一性、分散型、脆弱性,反映在政治上便是组织松散,政权难于长期巩固,国力忽强忽弱——请不要忽略“忽强”这两个字。 【人口和军队】突厥人“射猎为业,人皆习武”,也就是说全民皆兵,还都是骑兵,隋文帝时甚至“控弦之士四十万”,这个数量的骑兵是十分恐怖的。而薛延陀汗国,建牙之时“胜兵二十万”,其后因战争、气候等元素,人口变化可能较大,但贞观十五年其犹能“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率一人马四匹”,可见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军备】《旧唐书•诸蕃马印》载:“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另外,突厥人擅长锻冶,柔然统治时期曾为柔然“锻奴”。突厥手工业多与战争、畜牧、狩猎所需的兵器、工具制造相关联。据《隋书•突厥传》载,突厥兵器“有角弓、鸣镝、甲、稍、刀、剑”。 综上,代入《四方馆》,可见漠北威胁不小。 顺带一提,贞观二十年,唐灭薛延陀汗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