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馆》漠北月影和亲反结怨的原型?
大叔谈影
2024-08-31 15:37:46
剧名:四方馆
在突厥中,收继婚制有一定的强制性,最著名的例证是突厥和高昌间的和亲,高昌王麴坚死,“子伯雅立。其大母本突厥可汗女,其父死,突厥令依其俗。伯雅不从者久之。突厥逼之,不得已而从”。这位“大母”,论辈分是麴伯雅的祖母,其父麴坚娶她同样也是收继。
这个事件可能是漠北和月影和亲成怨的原型,因为高昌虽然地处西域,甚至是西域三大门户之一,但和月影一样,对北族并没有文化上的认同——高昌是一个以内地汉人移民为主的国家。
高昌所在地区,古为车师国,西汉宣帝时被汉族纳入统治,时有汉人军民迁入;西晋亡后,中原及河西走廊战乱不断,大量汉人及其他民族迁入高昌避难,影响了高昌的民族构成。《魏书•高昌传》载:“国有八城,皆有华人。”据杜斗城、郑炳林两位先生通过对吐鲁番文书中姓氏出现次数的统计,认为麴氏高昌国,汉族占总人口的70%至75%,其余为少数民族。
由于民族构成特殊,麴氏高昌王国一直在周围游牧民族和汉族政权的夹缝中生存。516年,高昌王麴嘉遣使北魏朝献,请求内徙中原,未成;之后麴嘉对北魏的朝贡也不曾断绝,后来还遣使求取儒家经典传习。这些都体现出麴嘉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以及想要加强同中原地区的联系的愿望。
考古结果也显示,麴氏高昌时期,高昌国内的汉人移民,上至麴氏王族,下至朝中大小官吏,依然在砖志中刻写自己或配偶祖上来自何处。就算是从公元442年沮渠无讳携万户入西域,到唐统一高昌,算起来也有近两百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高昌的汉人移民及其后裔按理说在高昌已生活了不止三代,早应当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对高昌产生归属感了,但实际情况是汉人移民依然心系故土,没有承认高昌这个“第二故乡”。
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心理,麴伯雅才会“不从者久之”。后,隋一统中原,麴伯雅积极和隋建交;又因从隋征战高丽,得尚隋朝华容公主,封弁国公。麴伯雅回国后,就下令改革服制,以效汉风。但是由于高昌国内贵族势力的反对,以及隋朝面对高昌颁行“解辫削衽”令的阻力未采取任何的强硬措施,“解辫削衽”令最终失败。
麹伯雅下令改革服制次年,高昌国内发生了“义和政变”,麹伯雅携子麹文泰逃往西突厥;六年后,麹伯雅在西突厥的支持恢复了统治。又五年,麹文泰继位,彻底倒向了突厥一边,并阻挠西域诸国与中原的朝贡。
麹文泰继位时,迎娶了华容公主。这与先前高昌习俗相比,是很大的逆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