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验了小米全国无图版:1.3.0l1。和大家先分享下初体验 |
昨天大概跑了 60+ km 的城区里程,包括晚高峰。而且选择了目前我所有体验车型的统一路线(除了 ADS 3.0)来验证小米的全国版本。
1 | 是不是全国都可开?
从覆盖率来看,基本和主流头部水平一致,这点其实已经很不容易。
NOA 的体验我更习惯直接上辅路、小路,可以直接验证一套系统对复杂道路拓扑信息的理解能力,特别是高精地图无法覆盖的毛细血管路,非常确认的是小米这这次是真正意义的都可开。
2 | 为什么会这么快切无图?
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个背景。
小米在年底开始其实就立项了城区的方案,但是因为当时要确保 5 月交付,而且 Max/ Pro 版用户的高速 NOA 都要交付即可用,所以团队先 all in 在了交付上。
那小米是如何解决了有图的高精地图后,能够迅速适配无图?
小米最早规控框架就兼容有图和无图,避免了过去只能适配传统高精地图架的架构问题。在有高精地图的时候,会优先有图,用户体感也更加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系统的感知能力会逐步提升,提升的越快对图的依赖就会越低,所以不会存在切换的过程。
3 | 路口通过能力如何?
这次主要体验无保护、大路口左右转、大错位小错位路口、毛细血管里的左右转等。
无保护目前策略比较保守,大路口、错位路口表现很丝滑基本没有顿挫感,和头部理想、Momenta 基本持平。
在毛细血管路中的左右转也很不错,但出现一个低概率事件是控制似乎对转向角度有限制,如果路口过小,系统会执行到 80% 就会停下来,剩下 20% 需要加转向角度再加点速就能过。
4 | 最惊艳的部分:绕行
这个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但没想到是小米最惊艳的部分。
小路最难的不仅有复杂拓扑信息,还有遇到各种障碍物,有占道车、两轮车甚至行人占道等,而且一般都是单车道,非常难处理。
小米第一个版本就做到了绕行丝滑度非常惊艳,跨线绕行,路径规划也很及时,极大提高效率,脱困能力也非常老司机。
5 | 变道体验
这次发现高架的能力体验最爽,速度上来后,变道的体验很爽。中低速情况下,比如在常规主干道红绿灯路口主动变道的效率也很高。
6 | 舒适性
舒适性我觉得是全国都可开的门槛了,现在头部的几家舒适性差异化非常小。而且控制的舒适性我觉得没啥捷径,就看团队水平和打磨。
7 | SR 交互
城区版本已经进一步优化,模型数量很多,路口释放的信息更多。
8 | 有哪些可以优化的细节?
脱手检测有优化,但是还是有提醒次数频繁的情况。
辅路的自动限速现在有些快,期待能够调整。
过路口时,双车道如果最右侧车道有占道车占道到接近路口时,系统会小概率出现排队情况。
这次全国版的主线我觉得是达到门槛的。城区可以分的话,首先安全是打底,往上是可用范围,在往上可能是舒适、效率和极致打磨的体验。小米已经越过了效率的主线,达到可用到好用的水平。
5 个月,还是交付第一台车型的第一个版本,这事儿算是行业的一个奇迹。
#小米su7##新能源汽车##大v聊车#
进口种球供应-杨奉波1868263830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能骗一个是一个,有本事直接上直播
用户10xxx85 回复 09-06 08:42
你质疑,你举证啊,你证明小编说的是假的啊
车前草
试想,战时上亿以美犹太主芯AI系统的电车被美犹控制,我们如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