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水墓的传奇故事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9-22 22:40:34

张苍水祠位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粉墙青瓦,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柯堂后面是张苍水墓。墓碑上曾经刻着四个字“王先生墓”。

张苍水,名煌言,字玄著,号仓水,浙江鄞县人,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清兵入关之后,大肆屠杀汉人,江南地区反抗尤为强烈,因此也被镇压得最严重。张苍水曾在东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率兵抗击清军,后来被叛徒出卖,被清军俘获。

面对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于康熙三年(1664年)在杭州弼教坊慷慨就义。由于他的妻女家小已被清军杀害,因此没人为他收尸。眼看这位英雄就要抛尸荒野,西湖白莲洲留锡庵僧人超直,绰号石和尚,与张苍水是鄞县同乡。他钦佩张苍水的高风亮节,就冒着杀身之险置棺木收殓了英雄遗骨,暂放入宝石山僧舍。随后又在鄞县纪五昌、万斯大等同乡和杭州义友张仲嘉等人帮助下,在南屏山北麓觅地将张苍水安葬,并请来了曾与张苍水一起在浙东抗清的战友、坚不仕清的大学者黄宗羲撰写了《张公墓志铭》。当时这一系列活动都是秘密完成的,不敢让清政府知道。因此就在坟墓前草草地立了一块石碑,题“王先生墓”。此后康熙、雍正两朝七十多年中,人们一直这样称呼,很少有人知情。若干年后,年迈黄宗羲来此凭吊祭拜,张苍水墓早已湮没在荒草中,以致他都找了很久才找到。事后,他曾写了一首《寻张司马墓》来讲述此事,诗中有“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一句,令人不胜唏嘘。

乾隆初年(1736年),“王先生墓”才恢复原姓。此时,满清政权已经稳固,政治迫害变成了笼络人心。清政府对于这样祭奠前明人士的事不再插手。于是杭州一位叫吴乾阳的道士,筹资重修张苍水墓,辟筑基道,竖立神道碑,碑上刻着乾隆元年进士、著名学者鄞县人全祖望撰写的《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详述张苍水一生经历,誉之为“啼鹃带血归南屏”。至此,“王先生墓”的真相才算大白天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