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痛苦的关键不在原生家庭,而在于不自怜
情感老梁
2024-09-04 14:32:33
前几天和朋友电话时,我们也聊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的影响的问题,谈话间,朋友忽然问我,“你真的觉得你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吗?”
朋友说Ta没有恶意,只是原生家庭在一些时刻有如万金油,它可以被套用在任意一个地方。
这个问题令我感到无措,甚至难堪,因为我觉得它戳破了一些东西——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原生家庭是一个太好的借口。
毫无疑问,部分源自于家庭的痛苦和挣扎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但更多的,一个人当下的焦虑、迷茫、彷徨,或是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自我的个人的问题。
而我之所以感到难堪,也正是因为我知道朋友说的话没有错。我在人生某个需要做出选择和努力的节点,因为自我的懦弱、懒惰、逃避而焦灼的时候,我选择了最为懦弱的一种方式,即是把自我的无能与焦虑转移到了“原生家庭”给予我的一切上。
到底是我无法走出所谓的原生家庭的禁锢,还是因为,一旦走出原生家庭的禁锢的这个圆圈之外,我就必须将缘由完全归结于我自己——这意味着,一旦失败,我的失败就只关乎我自己,而非他者。
相比坦诚地承认自己的平庸,将焦虑转嫁给他者、将自己塑造为“受害者”,一定是更“轻易”的选择。
过去读《地坛》,史铁生在书里写,“设若智慧或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无能以后,往往会面临更大的无能——如果不将这一切归结于命运,我将如何与难以获得成功的自我和解。这样的痛苦,太重也太难以承受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将命运的一切归因于命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何其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无法否认原生家庭给予一个人的影响,但“我们的成长中的信息来源已经不是单一来自于家庭,我们其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所以我很认同你说的,总使用‘原生家庭’作为借口,是一种对自我问题的逃避。”
原生家庭的确是万金油,但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名为“鼓励”的概念,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学会接受当下懦弱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的第一步。 禁锢于过去的人不仅会止步不前,还会因为习惯懦弱而无法获得名为向前走的“幸福的勇气”。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