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定的灵魂,需要许多的关注和爱来供养

情感老梁 2024-09-07 21:59:46
和朋友吃饭时聊起巴黎奥运会,朋友说网络和现实真像是两个世界,饭馆里仍然在放甄嬛传,周遭同圈层的讨论也鲜少有关赛事。可一旦坐下来打开手机,各种争吵、分析层出不穷,感觉人与人总是很难沟通。这到底是为什么? 朋友问我的这个问题,让我联想起过去读过的一篇文章。近几年,“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在中文互联网很火,但却鲜少有人讨论它的反面,也即是the knowledge illusion(知识的错觉)。 如果说“知识的诅咒”指向的是一种认知偏差,通常是指一个人在拥有了某种知识之后,习惯用术语交谈,甚至在日常交流中下意识地假设对方拥有相对应的背景知识所造成的交流障碍。 “知识的错觉”则更加傲慢——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我们自以为掌握了某种知识,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但这种傲慢所带来的偏见,会使得自以为“有知识的人”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对方是无知的,将对方在源头上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于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十分傲慢,总想着“教训”对方。 一种健康的沟通状态,本该是平等且开放、包容的。但在「遇到不同意的观点时,能够耐心地倾听,包容对方的异见」这件事,在现实中却似乎不亚于超能力。 因为语言在许多时刻,与表达无关,却与权力与情绪有关。 当我们向前溯源,去探寻一个人渴望通过表达“胜过”另一个人的源头时,与之对应的,往往是一种情绪的需求。简单来说,人无法想象他未曾拥有过的事物,一个傲慢的、总是急于否定他人的人,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从未完整地表达过充沛的情感需求。 TA可能在第一次渴望表达自我的喜悦时被粗暴地打断,于是这种打断的“权力”,则成为年轮上的一个烙印,印在心里,长成分叉的枝丫,一方通往沉默,一方通往暴力。 “任何沟通中都存在情绪价值的给予和获取。倾听的一方付出情绪价值,而表达的一方获得情绪滋养。当一个人获得足够的倾听和理解,他的的情绪表达需求被充分满足,他才能渐渐发展出共情能力,向外给予注意力。相反,当一个人的情绪表达一直被压抑,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启动,退行到婴儿状态,全然关注自己。” 拥有共情能力的前提,是曾经获得过足够多的情绪滋养与关注。“一个稳定的,向外探索的灵魂,需要许多的关注和爱。” 心灵成长

0 阅读:0

评论列表

知粉红呼吸死

知粉红呼吸死

2
2024-09-07 23:18

不睡觉吗宝宝

情感老梁

情感老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