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60多平米的老旧房子里,迎来了95岁生日,她

历史不陌生 2024-09-09 15:20:40

200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60多平米的老旧房子里,迎来了95岁生日,她收到的唯一礼物就是一幅祝寿字画,看到她的居住环境,网友表示:泪目了……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的任务,就是前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研究原子弹。 身为妻子的许鹿希并不知丈夫的行踪和从事的工作。 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邓稼先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他隐姓埋名,带领着团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了中国第1颗原子弹。 这期间,邓稼先只回家过几次,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依然保持沉默。 许鹿希隐约地感觉到,丈夫的工作一定和国家利益有关,他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1986年,因为核辐射邓稼先不幸身患重病,虽然国家全力医治,结果依然不乐观。 得知丈夫患癌那一刻,许鹿希悲恸万分,他们夫妻一别近28年,没想到,最后的团圆却是因为丈夫生病。 在丈夫生命的最后两个月,许鹿希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陪伴。 1986年7月29日这天,邓稼先在妻子怀中离开了人世。 虽然他们做了30多年夫妻,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却只有几年,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挺起民族的脊梁,夫妻二人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纪念丈夫,许鹿希投身于整理邓稼先的遗稿中,这项工作于她而言充满了挑战。 许鹿希是一名优秀的医学家,一直从事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她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更为神经解剖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许露西就同同事们一起翻译了国际上颇负盛名的《人类神经解剖学》一书。 上世纪80年代,在神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国际上刚刚兴起时,肩负重任的许鹿希曾赴美访问学习三个月之久。 回国后,他立即组织了国内首届神经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讲习班。 她将自己的毕生经历,都用在了医学研究上,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医学工作者。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许鹿希对丈夫所从事的核物理领域完全不熟悉。 可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稿,她硬是从头学起,这背后是爱做支撑。 自从丈夫去世后,许鹿希依然坚持居住在他们共同生活的仅有6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 房子已经非常破旧,屋内的家具和沙发都年代已久,陈设也非常的简单,甚至连普通百姓家的居住环境都不如。 家人曾建议将房子翻新,但却被许老拒绝了。 因为这座老房子里承载着他和丈夫的全部回忆,所以她不愿意改变,更不愿意离开。 当看到屋内的老物件时,就好像看到丈夫一样。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纯粹而至上,这份爱情更折射出了生命之绚烂、品格之高尚。 邓稼先夫妇,是国家的功臣,更是当代人的榜样,向这对不平凡的夫妻致敬……

0 阅读:6
历史不陌生

历史不陌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