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开始,“朕”这个名号就变成了皇帝专属的自称,那为什么他会选择这个字呢?

阿明聊娱乐 2024-09-10 09:30:49

从秦始皇开始,“朕”这个名号就变成了皇帝专属的自称,那为什么他会选择这个字呢?   “朕”这个字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原意很简单,就是“我”的意思,像是屈原的作品《离骚》当中,就会使用“朕”这个字。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而且在那个年代,君主的自称已经有很多了,专属的“孤”、“寡人”,人人都能用的“余”、“吾”。为什么秦始皇还要独占“朕”这个名号呢?   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寓意,“朕”这个字到了今天,其实已经演化变换了样子,如果用秦汉时期的小篆来书写的话,“朕”其实并不是月字旁,而是舟字旁,左半部分也并不是今天的“关”,而是“上火下廾(gǒng)”。   “廾”在古代是“拱”,也就是双手捧着的意思,而手捧火焰,就形成了灷(zhuàn)这个字,意为火种。   古人认为,天子执政,如同造船渡过河流;而天子做事,就像是在船里点燃火种,如果清正廉洁,就会成为岸上之人的引路明灯,如果做事只知其形、不知其意,那就会引火烧身、船倾舟覆。   所以当“朕”成为皇帝的专属称号以后,身上的含义是很重的。   因此,跟电视剧里的那些皇帝张口闭口都是“朕”不同,在宋朝之前,皇帝们日常的自称还是很谦和的。   天地并况,唯予有慕。——汉·汉武帝刘彻   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南朝·梁武帝萧衍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唐·唐太宗李世民   甚至是在一些正式文书当中,也不一定要用“朕”这个名号。   汉高祖刘邦就在求贤诏书里说“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   而且即便是这些荣登九五的皇帝,也有自称“臣”的时候,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天子”。   唐玄宗在封禅的玉牒文书当中就是这么写的,“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   那为何从宋朝以后,皇帝就渐渐放弃了“称孤道寡”,放弃了更平易近人的自称,转而去使用那个不常用的“朕”了呢?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皇权的不断集中,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大,直到明清时期抵达顶峰,这个年代的皇帝,就不觉得“寡人”、“孤”这样自谦的词汇符合自己的身份,只有最独一无二的“朕”才能配得上自己手中的权力。   像是康熙皇帝,即便是日常对话,说话也是用“朕”居多。   “朕若不是大病初愈,也会和你们一样雀跃起来,还要与爱卿们一同欢歌步舞,诸臣都是咱大清社稷忠臣啊!托众卿的福,西北草原要平安二百年呀,朕若真的早升天了,也可闭上眼了,如今,该我先要问候诸位臣工了。”他竟躬身举起双手向大家行了“抱礼”——富察建功《清宫大内侍卫口述实录》

0 阅读:54
阿明聊娱乐

阿明聊娱乐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