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印度试图赶超中国制造业规模,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路透社)——印度成为工业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4-09-12 01:50:14

【分析:印度试图赶超中国制造业规模,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路透社)——印度成为工业巨头的努力遇到了障碍:要想成为全球企业可靠的中国替代选择,它首先需要对其长期竞争对手加深了解。

自 2020 年喜马拉雅边境发生致命冲突以来,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尽管对电动汽车、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需求激增,但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却放缓。

在此期间,莫迪政府加强了对所有中国投资的审查,实际上拒绝了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企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为有中国股东的印度企业设置了新的繁琐手续。

但现在,尽管政府提供大量补贴以促进本地生产,但企业仍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新德里方面正考虑放宽部分限制。

耶鲁大学讲师苏尚特·辛格 (Sushant Singh) 表示:“人们意识到,你不可能成为任何主要供应链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科技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某些领域,如果不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你就不可能做任何事情。”他同时也是印度公共政策智库的研究员。

即使是那些支持对中国进口产品设置壁垒的企业也承认,需要来自北方的关键投入品。

纳文·金达尔是印度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金达尔钢铁与电力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联邦议员,他支持对中国钢铁征收关税,但他也认为需要采取务实的贸易方式。

“许多钢铁公司从中国进口设备和技术,”金达尔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在某些领域他们表现很好,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如此。”

现在,在对中国投资和签证实施了四年的限制之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政府正寻求与这个亚洲竞争对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其“印度制造”的雄心注入新的活力。

一位了解政府讨论的官员告诉路透社:“由于我们需要更多投资,政府正在考虑放宽 2020 年针对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实施的投资规则。”

目前,新德里政府正计划增加一项条款,即中国持股比例不超过 10% 的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将不再需要政府批准,此举可能有助于与中国公司有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跨国公司轻松地在印度投资。

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政府还计划建立由犯罪和欺诈调查机构以及银行监管机构推动的投资后监控框架。

此举将鼓励中国加大投资,分析人士称,这对于印度加入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

第二位知情人士表示,莫迪办公室仍在推动拟议的宽松政策,政府各部委之间的各种症结正在解决中。

在业界游说之下,印度已放宽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发放,并正在加快向获得联邦补贴在当地进行生产的行业的中国工程师发放签证。

另一位政府官员表示,该国可能已向中国专业人士批准了近 2,000 份短期签证,占去年 11 月至今年 7 月期间申请数量的大多数。

印度移动和电子协会会长潘卡吉·莫欣德鲁 表示:“在签证过程中,存在着理性。虽然实际情况尚未改变,但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

印度外交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杰尚卡尔 本周表示,印度并非“拒绝中国企业”,但他指出,问题在于北京在哪些领域、以何种条件与印度开展业务,但他没有详细说明。

印度总理办公室、财政部、贸易部和外交部均未回复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的评论请求。

020 年与中国发生冲突后,为了吸引苹果,印度政府迅速批准了这家美国巨头的中国供应商与印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

此举促使这家手机制造商在 2023/24 财年将其全球 14% 的 iPhone 组装业务转移到印度。同年,印度的手机出口增长了 42%,达到创纪录的 156 亿美元。

然而,即使发生了这样的转变,人们仍怀疑印度工厂的规模是否足以匹敌中国工厂的投资或实现与中国工厂相当的生产率提高。

印度首席经济顾问 V. Anantha Nageswaran 表示,印度不可避免地需要融入中国的供应链。

纳格斯瓦兰 7 月份表示:“印度必须做出选择,是完全依赖进口还是部分依赖中国投资。”

印度外国投资的急剧下降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贸易壁垒。

抛开政治不谈,即使有针对性的限制,印度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

自 2020 年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商品进口量激增 56%,而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850 亿美元。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商品来源国,去年是印度最大的工业产品供应国。

莫欣德鲁表示:“如果一些中国投资和技术流入我国,同时不危及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将受益匪浅。”

[Yahoo网友评论]

· 在一个政府不断翻云覆雨的国家投资,注定会失败。中国的成功自有其原因。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或决策时具有非常长远的眼光。即使领导层更迭,他们也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 看起来,印度与所有邻国都有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即使中国放宽了投资政策,印度骨子里还是敌视中国。小米和 TikTok 只是两个例子,中国和中国公司在考虑投资印度时应该非常谨慎。

· 印度是一个很难投资的国家。印度人有自己的想法,常常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莫迪政府和印度人民普遍具有极强的民族主义色彩,他们制定的政策是五度空间的,因为他们的思路是 “非常规 ”的,是最好的。政府经常在收紧和放松政策之间玩探戈,以允许外国公司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外国企业集团对进入印度市场感到难以置信,犹豫不决。两年前,苹果公司将 13% 的 iPhone 15 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现在它决定将 iPhone 16 的生产迁回中国,并在郑州重新雇佣了 35000 名中国工人。这说明了外国高科技企业在印度遇到的困难,无论是生产力、资源、基础设施、人才、技能、工人道德、商业环境还是政府政策。中国企业集团了解印度市场的吸引力,但他们对莫迪政府的偏执和印度的总体商业环境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小米手机制造商因印度当地法律的一些 “挑毛病 ”而被罚款 10 亿美元之后,该公司找不到上诉的法律渠道。因此,剩下的选择要么交钱,要么卷铺盖走人。 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业务发展。

· 印度各个层面都充斥着腐败,更不用说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了。这对许多外国公司来说是交易杀手。

· 印度在制造业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有自己的子弹头列车,并在许多国家建造了子弹头列车,而印度还没有自己的子弹头列车。我亲眼目睹了艾哈迈达巴德至孟买的子弹头列车项目因腐败而受到损害。

· 印度的人均 GDP 约为 2440 美元,莫迪应该首先努力提高自己的贫困线,而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跨过了这道坎。 由于印度和中国都是金砖五国的创始国,而金砖五国的 GDP 总量已超过七国集团(G-7),因此,如果印度能与世界上 GDP 最高的国家在购买力平价方面进行互补与合作,印度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 印度偏爱家族企业集团。这些规则和条例旨在达到目的。如果企业集团的任何业务部门似乎无法与外国实体竞争,这些规则和条例就会随之改变。因此,效率较低的国内企业仍然可以无限期地发展下去。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开始,并且正以 30 年来最快的速度发展。中国花了 30 年时间才与世界纠缠在一起,而我们却错误地相信了它。因此,这需要一些时间,但转变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正在迅速转向更友好的国家。

· 中国和印度应调查 “2020 年致命的喜马拉雅边境冲突 ”的受益者是谁,并认识到自己被耍了。这次冲突破坏了这两个巨人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

0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