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苏联撤回了援助中国的科学家,走之前,有位苏联专家悄声透露给中国核研

熊熊社会 2024-09-17 19:50:02

1960年代,苏联撤回了援助中国的科学家,走之前,有位苏联专家悄声透露给中国核研所:“你们有王淦昌就足够了,他在核武研究上是个巨人,就算没我们……” 王淦昌,1904年出生在江苏常熟的中医家庭,家境原本不错,但父母早逝让家境下滑。即便如此,年轻的王淦昌没有放弃学习,凭借自身努力和外婆的支持,一步一个脚印,从乡村私塾考进了清华大学。 在那个年代,列强横行,王淦昌亲眼见证了国家的苦难和政府的无力。他的老师曾告诉他:“唯有科学能救中国。”这话深深刻在了他的心上。 大学毕业后,他独自赴德,于柏林大学师从迈特纳女士,她被誉为“才华堪比居里夫人”的女性科学家。学成回国后,27岁的王淦昌成为浙江大学教授,培养出程开甲、吕敏、胡继民等,还有李政道,这些人都成了中国核武事业的关键人物。 苏联专家撤离后,中国科学家面临一堆可能成废铁的核设备,束手无策。这时,有个苏联朋友留给中国科学家一句话:“别忘了,你们还有王淦昌。” 王淦昌在苏联正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物理学界的目光聚焦于他。然而,当钱三强邀请他回国参与核武研究时,他毅然决然地答应了,尽管这意味着放弃即将到手的诺贝尔奖机会。 王淦昌不仅放弃了研究,还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和成就,变成了“王京”,在大西北的沙漠中默默研究原子弹。中国几乎动员了所有顶尖物理学家加入这一项目,而王淦昌因名气大,为避免引起注意,只得化名工作。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尤其是在戈壁滩上,王淦昌已年过半百,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但他从未叫苦叫累,经常与年轻人一起熬夜,饮食简单到只有馒头和水。 1961至1963年间,他们在戈壁深处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终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也震慑了那些对中国怀有恶意的国家。 王淦昌,这位“核弹之父”,虽然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却用自己的一生支撑起了中国作为核大国的地位,使我们不再畏惧“落后就要挨打”。 王淦昌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远比任何奖项更有分量。向王淦昌先生致敬! 参考资料: - 山大统一战线《浩然同心:以身许国两弹元勋——王淦昌》(引用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 中国江苏网《著名科学家神秘“消失”17年,只为造出大国重器》(引用时间 2023年12月11日)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