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辽沈战役中有名片段,林彪元帅对刘亚楼大将发布攻打锦州战略部署并要求刘复述一遍

浩浩你好 2024-09-19 16:30:38

电影辽沈战役中有名片段,林彪元帅对刘亚楼大将发布攻打锦州战略部署并要求刘复述一遍,是否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还是艺术加工? 电影《辽沈战役》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役的历史题材影片。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为了增强故事性和观赏性,通常会有一些基于史实的艺术加工和创作。关于林彪元帅对刘亚楼大将发布攻打锦州的战略部署,并要求刘复述一遍这一情节,虽然可能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事件改编的,但具体细节上可能经过了艺术处理。 在历史上,确实存在林彪指挥下的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发起了辽沈战役,其中攻打锦州是该战役中的关键一步。攻占锦州对于切断国民党军队向关内撤退的道路至关重要,也是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的刘亚楼将军确实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与执行。不过,具体到电影中呈现的具体对话或命令传达的方式等细节,则很难说完全符合历史原貌,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难以通过文献资料得到确切证实。 总之,这类场景很可能是基于真实事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化处理,以更好地服务于整部影片的故事叙述。屏幕前的您对这段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吗,请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

0 阅读:1138
评论列表
  • 2024-09-19 19:58

    “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是战神林彪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应当时技术条件的克敌制胜的战术原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本来应该由师、团一级,至多不超过军一级的军事主官概括总结出来,却有劳他这位总司令来完成这些“形而下”的具体方法。在他沉默寡言、惜言如金的背后,对这些战术原则的贯彻却长了一张“婆婆嘴”。四野部队中的同质化、均质化现象相当突出。其实,六大战术原则中,只有“三三制”是纯战术的,其他则偏于战役,当然是在战术基础上的战役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彪还是中国现代战争意义上的“大数据”鼻祖:攻击锦州能把兵力配置精细化到营一级;在胡家窝棚的仓促遭遇战斗中,仅仅根据战斗缴获中:被俘人员官兵的比例(官>兵)、长短枪的比例(短>长)即推断出此地为敌人的高级指挥机关。这些功力恰与40年后,以色列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战争指挥》里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 正因为这种实力和战功,即使受他“叛逃”事件的影响,在历次裁军中,四野部队得到保留的最多,重点建设的部队最多。

    姚建 回复:
    林总强于战术,短于战略。
  • 2024-09-20 16:05

    101就是101[点赞]

  • 2024-09-20 10:45

    刘亚楼上将,不是大将。

  • 2024-09-20 10:23

    有一点是明确的,战略布置的最终拍板还得林总来。

  • 2024-09-20 12:38

    刘亚楼上将!

  • 2024-09-20 18:22

    刘亚楼大将?

  • 2024-09-20 13:29

    复述程序是必须的。但也可能是书面检查的

  • 2024-09-20 10:10

    电报命令可能就是林彪写的,确认无误后,叫刘亚楼发出。电影为表现写的电报命令内容,都改为口头下达命令、口述命令。

  • 2024-09-21 13:25

    文中说,林彪指挥辽沈战役是确实存在的。这是个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还要小编在这里写文章澄清,真是难为小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