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名失散士兵在越军狼窝战斗5天5夜,后朝祖国方向突围 1979年的

运赛过去 2024-09-23 16:48:11

1979年,7名失散士兵在越军狼窝战斗5天5夜,后朝祖国方向突围 1979年的初春,越南北部的高平区域成了战争的焦点。41军此次被派遣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深入敌后,直击敌军要害。 部队的行进在天明时分开始,当时的天色尚未完全亮起。穿越茂密的丛林和不断加重的浓雾,士兵们的视线被极大地限制。他们只能依赖彼此模糊的身影,维持队形不散。 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361团8连的战士们突遇埋伏,敌军的火力点突然间成了他们前进的阻碍。为了保护大部队能够安全继续前进,两位班长,陈书利和韦程儒,决定牺牲小我,执行诱敌任务。 在雾气逐渐散去后,陈书利和韦程儒意外地与主力部队失联。他们在林间小径上谨慎移动,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不久后,他们偶遇了一组散兵,这些士兵同样在执行任务时与主力失散。在简短的交流后,陈书利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小组的领导责任。 他们发现自己位于一个小盆地中心,四周是丘陵和密林,敌人的身影随时可能出现。他们迅速找到了附近的一间简易仓库作为临时掩体。在这里,他们用仓库内的材料迅速搭建了带射击孔的防御工事,为可能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他们虽然只有7人,但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相互间的默契,构建了一个坚固的防线。他们手中的武器虽不算充足,但每一发子弹都被用来精确打击敌人,保持了对敌人的有效压制。 不久,敌人的进攻如潮水般涌来,但他们坚守不退。敌人的攻势虽猛烈,却始终未能突破这群士兵的防线。 就在他们弹尽粮绝之际,陈书利提议利用夜幕降临之时突围。他详细安排了撤离计划,确保每个人的位置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伤员。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小分队在夜色中悄然撤离,一路向北,朝着祖国的方向前进。 战斗开始于一片乱石嶙峋的山地,这是陈书利小队的临时藏身之地。随着敌人步步紧逼,枪声不断在耳边爆响,每一声枪响都预示着生死的较量。陈书利和他的队员们展示出超凡的射击技术和战术运用,每一次扳机的拉动都精准地削减了敌人的攻势。 随着夕阳西下,战场的尘埃逐渐落定,小队似乎找到了喘息的机会。但实际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陈书利的指挥下,小队成员悄无声息地撤离了他们被敌人锁定的前哨。在撤离过程中,一个不慎,越军的炮火几乎将他们覆盖,幸好最终他们安全地脱离了险境。 当夜幕降临,一片寂静中只有伤员的呻吟和饥饿的胃部轻声诉说着疲惫。在这样的环境下,陈书利决定分头行动,以寻找可能的补给。他来到了一片偏僻的山谷,那里的土地肥沃,生长着几丛红薯。正当陈书利准备采集食物时,一块石头的突然打击让他意识到敌人就在附近。 隐藏的敌人没有立即开火,而是因为视线受限和误判,以为陈书利是自己人。这个误会给了陈书利和他的小队一个短暂的优势。他们迅速调整位置,利用越军的疏忽,成功地解决了四名敌军。这次遭遇虽然危险,但也有效避免了小队更大的损失。 此后,陈书利带领小队通过密林,终于与主力部队汇合。7名中国士兵展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这支小分队在被敌军围困的情况下,连续五天五夜在敌人的重围中坚持抵抗。他们依靠仅有的三支枪,成功抵挡了十余次大规模的敌军进攻,击退了数百名越军。其中,陈书利个人击毙20人,负伤2人。 随着冲突的结束,陈书利和他的队员们荣耀归来。他们的英雄行为不仅赢得了战场上的尊重,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表彰。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他们颁发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这一称号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英勇,也是对整个小队不屈不挠、智勇双全的集体表彰。 来自 童心编文;刘萱堂绘画. 孤胆英雄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之四[M]. 1983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