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船大?日本海军船小?
柯柯基看武器
2024-09-24 12:12:37
由于受到当今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再加上当年有定远这样的巨舰“撑门面”,如今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北洋水师船大航速慢,日本海军船小航速快”的错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海军虽然没有一艘像定远、镇远那样的一等巨舰,但舰队中主要舰船的吨位并不小,相比北洋水师甚至拥有体量上的优势。在当时的联合舰队中,排水量在4000吨上下的舰船就多达七艘。其中,吉野号与松岛级的排水量均在4000吨以上。
反观北洋水师,虽然坐拥定、镇两艘7000吨级铁甲巨舰,但水师中的第三大舰(经远号)的吨位就直降至3000吨以下,而致远级、济远号以及当时唯一的国产“大舰”平远号,排水量甚至只有2000吨出头,仅约为日军吉野号的一半左右。
不得不说,北洋水师舰船吨位两极分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在3000吨至7000吨级之间,北洋水师的吨位分布近乎于空白,而有“小定远”之称的经远级装甲巡洋舰,排水量也未能超过3000吨。
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吨位排行第八的舰船(秋津洲号),排水量都在3000吨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对比当时中日双方海军主体,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反而要比北洋水师的舰船大上近两千吨。
虽然当今的人们在回首130余年前的这段历史时,更多的是将目光聚焦于速射炮等新式武器上面,但需要看到的一点是:在军舰防护理念、装甲制造技术等方面没有出现明显代差的情况下,更大的吨位就意味着舰船将具有更强的抗沉性。同时,更大的体量,也意味着舰船能够搭载口径更大或数量更多的(中小口径速射)火炮。
不难看出,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海军,谈不上以小博大或以弱胜强,战争前夕的日本联合舰队,无论是在航速、火力还是舰船体量方面,均已占有一定的优势,是真正的胜在开战以前。
0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