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会战被中国士兵俘虏的日军士兵,中国士兵手持汉阳八八式步枪,俗称汉阳

爱吃凉历史 2024-09-24 15:36:12

1943年常德会战被中国士兵俘虏的日军士兵,中国士兵手持汉阳八八式步枪,俗称汉阳造。此役中国取得惨胜。 在二战时期的亚洲战场上,中国的抗日战争尤为艰苦。 战争留下的伤痕和记忆仍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 常德会战,被后世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其残酷程度和悲壮色彩,深刻刻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画卷上。 1943年11月,为了占领战略要地常德,日军调集了10万余人向该地区发起进攻。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集结了20万人进行防御,这其中包括许多当地民兵和自愿加入抗日行列的普通百姓。 1943年11月2日。日军采取分散进攻的策略,试图从多个方向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双方在常德郊外的冲突迅速升级为全面战争,炮火和机枪声成为了那段时间的主旋律。 中国空军装备和数量上不及日本。 11月3日,中国军队中的虎贲军——由余程万将军率领的第57师,正式承担起常德的防守重任。 余程万,黄埔一期毕业,身兼第57师师长及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其在战前对官兵们强调,宁可战死也要保卫常德。 他们不仅要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击,还要处理城内的民众疏散和物资供应问题。 余程万将军在部署防御时充分利用了常德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坚固的防线,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伏击战术,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随着战斗的深入,常德周边的小镇和村庄也成为战事的延伸区。 中国军队中的第100军第63师第188团在孙长官的指挥下,于11月中旬夺取了关键的德山阵地。 形成了与第57师相互支援的战术布局。 1943年11月18日,日军利用飞机掩护与汽艇从石公庙向涂家湖发起进攻。 守军第169团1营9连成功击退了日军的首次冲击,击沉一艘汽艇并毙敌30余人。 但随着战斗的持续,9连在激烈的交火中伤亡惨重,两天后人员已损失过半。 常德会战持续了数周,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1月22日,随着日军的接近,常德的战事逐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日军指挥官横山勇一决定全力攻取德山,这是常德的重要阵地,也是通往城南的要道。 德山一旦丢失,将直接影响到常德的整体防御系统。 不幸的是,在激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第188团未能守住德山,团长邓光锋在部队遭受重创后,决定撤离,仅有少数士兵坚守至最后一刻。 失去德山后,常德的防御形势急转直下。 第57师的后路被日军切断,常德城与外界的联系也随之中断。 尽管面临极其不利的形势,第57师依然坚守城池。 从11月25日起,日军开始分批次强行突入常德城内,双方在城中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尽管日军不断尝试突破,但第57师成功地将大部分敌军阻挡在城外。 城内的中国官兵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现了惊人的抵抗力。 在贾家巷的战斗中,第57师第171团第3连的一个排在日军的重炮轰击和冲锋中,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坚守。 最终,仅剩的八名士兵在排长殷惠仁的带领下,选择了与日军同归于尽的壮烈举动。 战斗中,常德守军使用机枪成功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 11月26日,日军千余人对常德城大西门展开了猛攻,守军第57师第170团在这一波攻势中毙伤日军400余人,但随着日军的增援,守军在不断的激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而在城市的其他门派,如小西门和北门外,守军同样面临着频繁的日军攻击,但坚决抵抗,一度成功击退了数次日军的冲击。 特别是在东门,激战于11月27日达到高潮。 169团1营的副营长董庆霞带领机枪连勇敢冲出战壕,使用手榴弹对日军发起还击,一举炸毙日军100多人。 不幸的是,董副营长与来汝谦连长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随后,11月28日,日军利用百余门大炮和26架飞机对北门城墙发起了猛烈轰炸,城墙被炮火摧毁。 紧接着,日军使用催泪弹和毒气弹对守军发起化学攻击,持续了三个小时。 至11月30日,日军成功突破东门和北门,守军在城内的几处关键位置如孙祖庙、三板桥等地展开巷战,但因日军空军的持续轰炸与地面部队的攻势,守军伤亡惨重。 到了12月1日,守军在城内被日军的平射炮逐段摧毁。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守军的伤亡惨重,师长余程万不得不将包括常德警察在内的所有可战斗力量编入军队。 12月2日,常德城终于在持续的攻防中告破。 师长余程万在当晚决定带领仅剩的部队突围。 留守的169团和171团在团长柴新意的领导下继续抵抗,最终柴团长也英勇牺牲。 12月3日凌晨,余程万带领200余人进行突围,仅有83人成功突出重围。 尽管常德城沦陷,但仅几日后,12月7日,中国军队奇迹般地重新夺回了常德。 常德会战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军事抵抗,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精神: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一线希望的存在,只要人们愿意为之奋斗和牺牲。 参考文献:[1]朱清如.试论日军在常德会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8-11

0 阅读:116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