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在研发东风二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建议增加助燃

历史超快车道 2024-09-24 16:14:21

1964年,我国在研发东风二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建议增加助燃剂,而一个小伙子却说:应该减少600kg助燃剂才对。此言一出,全场哗然,钱学森却眼前一亮:好办法! 这个小伙子名叫王永志,他1961年回国以来就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在一线,他超负荷工作四十多年,直到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返回,他才“卸下”身上的重担。 “神五”安全着陆之后,王永志走出指挥中心,打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恩师钱学森的。电话里,王永志动情地说:“钱老,千年飞天梦,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完成了任务!” “好好好,永志,祝贺你啊。你说得不错,当年我们还年轻,现在我是一个老头子,你也是个老头子了。”钱学森打趣着回应道。 听着钱学森苍老但依然有力的声音,王永志感慨万千,他的思绪回到了1964年,在那片茫茫戈壁上,他第一次见到了意气风发的大科学家钱学森。 那一年,王永志第一次踏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任务。初到戈壁滩,王永志很不适应。 一日,钱学森路过王永志营地,看到他吃坏肚子,在帐篷外呕吐,便走到王永志身边关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还找来医生为他诊治。 当时,王永志吐得昏天暗地的,根本不知来探望他,为他找医生的是谁。直到几个月之后,王永志完全适应戈壁滩生活,在一次报告会上,听到钱学森讲“有的科研工作者初来乍到不适应”的案例时,他才知道那天的人正是钱学森。 这是两人第一次打交道,多年后,王永志回忆起这件事曾说:“当我得知是钱老,很惊讶。那时,我是个无名小卒,钱老是总指挥,日理万机,还能如此细心关照我的身体,令我十分感激。” 不过,钱学森对这件事却没有印象,因为“不适应”的事每年都会在一部分“初来乍到”的科研工作者身上发生。对此,钱学森十分理解,毕竟那时的条件确实太艰苦。 王永志身体好转,马上投入工作。与当时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样,在一个大房间里,王永志埋头在成堆的演算纸中,用算盘和笔计算火箭发射的各种数据。 在一次计算火箭推力时,无论大家怎样算,都达不到火箭的射程。这一下“大房间”里炸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其中,多加一些推进剂的说法占了主流。 可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目前是加不进推进剂的,除非重新设计火箭,但这又不切实际,耗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会耽误火箭的试射时间。 众人激烈讨论之时,王永志却没有抬头,而是继续埋头在演算之中,细密的汗珠挂在了他的脸上。 过了一会儿,王永志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擦了一把汗,快速走到讲台上,大喊道:“同志们,我有办法啦!” 大房间安静下来,大家目光聚焦到面前的年轻人身上,王永志清了清嗓子,高声说:“我们反着想,如果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命中目标的同时,还能减轻火箭重量。”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哗然,几个专家更是目瞪口呆,更有甚者严肃警告王永志说:“年轻人别随便开玩笑,火箭能量本身就不够,你还说往外卸600公斤,这怎么可能嘛!” 随后,大家不再理会台上的王永志,继续投入无休止地讨论中。 这天晚上,王永志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倒不是因为白天遭到同事们嘲笑,而是卸燃料的想法无论如何推演都是正确的。万般无奈下,王永志披上衣服,打算到院子里走走。 走着走着,王永志走到钱学森窗前,他徘徊许久,考虑要不要将这一想法汇报给总指挥。想到初来戈壁滩时钱学森对自己的照顾,王永志鼓起勇气,敲响了钱学森的门…… 两人在房间讨论了许久,钱学森很认同王永志的意见,一个电话叫来了火箭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是对的,就按照他说的办!” 果然,火箭卸出600公斤推进剂之后,射程变远了,每一发都能精准命中目标。王永志一战成名,钱学森也记住了王永志,这个胆大心细,善于逆向思考的年轻人。 在钱学森的培养下,王永志逐渐成长为了一名航天技术专家,并担任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后,钱学森又推荐王永志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 对国家有功,面对荣誉,王永志总是谦虚地说:“荣誉属于集体,不属于我个人。”2024年6月11日,92岁的王永志逝世。同年9月13日,王永志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参考资料:老院士回忆东风二号导弹研制的艰辛 2022-08-06 21:46·央视新闻#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