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广东,女子将1000万元存入银行,存款期限为半年。4个月后女子查询账户,

炎左吖吖 2024-09-24 20:16:09

闹大了!广东,女子将1000万元存入银行,存款期限为半年。4个月后女子查询账户,发现1000万元只剩6毛2。她向银行讨要存款,银行却声称女子泄露了个人信息,这才导致存款被盗,面对银行推辞责任的态度女子大怒,反手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归还1000万存款及利息。一审,法院驳回女子的诉求,并负担82860的受理费。女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这样判! 主要信源:(京报网) 人们将辛苦攒下的积蓄存入其中,既期待着它能保值增值同时也相信它会为未来提供保障。 然而当这层信任的面纱被无情地撕开,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恐慌和绝望。 在证券公司工作的朋友韦某,向李女士介绍广州一家银行的“高息理财产品”时,出于对朋友和银行的信任,李女士并没有过多犹豫,便将1000多万巨款存入新办的银行卡。 最初的几个月一切似乎都很顺利,韦某如期将62万的“利息”转给李女士,并提醒她在半年内不要动用这笔钱。 沉浸在“财富增值”喜悦中的李女士,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悄然降临。 四个月后一笔突如其来的投资亏损,让李女士急需用钱。 然而当她满怀希望地前往银行取款时,等待她的却是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卡里仅仅只剩下了几块钱! “是不是搞错了,我四个月前才存的钱!”李女士的声音颤抖着,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工作人员核实。 然而冰冷的系统显示她的1000多万存款,确实不翼而飞。 面对李女士的质问,银行工作人员却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甚至冷漠地表示:“客户无权得知银行的资金流动去向。” 这让李女士感到无力,她只能选择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警方的强势介入下银行工作人员终于吐露实情,李女士的1000多万存款,已经被银行内部人员陈某转走。 警方立刻对陈某展开了搜捕并在深入调查中发现,陈某、韦某以及武汉一家信托公司早已勾结成奸,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手段隐蔽的“吸金黑洞”。 他们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大肆敛财,将贪婪的魔爪伸向李女士的血汗钱。 李女士的1000多万存款在短短五天内,就被这伙人通过81次转账,全部洗劫一空。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陈某交代他们利用类似手段,已经累计盗取客户资金高达2.5亿元! 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手里这些那些所谓的“证明”不过是粗制滥造的赝品,上面的签名也是伪造的。 而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 竟然对这些漏洞百出的“转账证明”视而不见,任由犯罪分子将巨额资金轻松转走,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 随着案件的进一步审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事实摆在了李女士面前,由于陈某等人早已将盗窃所得挥霍一空,她想要追回损失的希望,极其渺茫。 “我的钱就真的要不回来吗?”李女士不甘心,将银行告上法庭。 然而一审判决结果却让她再次陷入绝望,法院认为李女士对个人信息保管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应该对自己的损失承担全部责任,银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个判决无疑是在为银行的失职行为开脱,也让李女士对法律的公正产生深深的怀疑。 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上诉,为自己讨回公道。 终于在二审法院改判,认定银行在监管方面存在重大过失,应该对李女士的损失承担部分责任,判决银行赔偿李女士450万元及存款利息。 虽然这笔赔偿与李女士最初的损失相去甚远,但这至少是正义的一次迟到的胜利,也为其他受害者争取合法权益带来希望的曙光。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71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