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推行末位淘汰制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最重要的是公平和效率! 9月27日,国资委

冰夏你好 2024-09-28 19:09:30

国企推行末位淘汰制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最重要的是公平和效率! 9月27日,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明年国企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要在“更广”“更深”上下功夫。此言一出,激起了互联网极大的讨论热情! 众所周知,我国国企虽然数量不是最多,就业员工也非最大,但资产比重占大、影响力大,任何一个国企改革措施,都对其有极大的影响。 民企,只要不违法,怎么经营那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战略、绩效考核、干部提拔、奖金兑现,都是根据企业盈利情况而定,所以员工激励体系,简洁而直接,代理人风险相对小,企业经营效率高。而国企,因为存在多层代理关系,随着层级增加,代理链条的加长,激励作用会逐渐衰减,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企业领导自己的企业,所以很多改革动作都会变形,正负激励都可能做不到位。所以,需要上级或者依靠下命令来经营企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国资委想通过末尾淘汰(包括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和不胜任人员岗位调整,来激活企业经营的活力和创新性,这早就是被市场呼吁多年的举措。但怎么淘汰、用什么标准、是不是会变味、需不需要强制,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的企业去回答。 按理说,上述问题对于私企都不是问题,因为所有的答案都是市场给的,都是企业盈利情况给的。但国企的特殊性,需要上级来给答案并监督的,导致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末尾淘汰制的初心是好的,最好的结果也是淘汰真正需要淘汰的。但在国企要做到这一点很复杂,甚至很困难。 首先,就公平性而言。国企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第一是绩效衡量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决定了末位淘汰工作的成败,而这个本身是企业经营的难点。第二那些关系户、需要照顾的人,往往是那些干不出成绩的人,而这这些人由于有保护力量,所以在绩效目标和考核结果上相关人员都会有所顾虑。三是如果要硬性进行末尾淘汰,可能那种表现平平、没有关系的老实人成了牺牲的对象。 另外,对于效率而言,也存在问题。淘汰谁不淘汰谁,谁不胜任调整谁,可以有很多变通的方式。比如考核不合格,需要调降岗位,可以通过公司的分公司的相关岗位设置,明降暗保,后续通过别的方式再调整回来甚至升职都是可能的。这样的旋转门和末尾轮流坐的情况极可能出现,从而无法达到真正地淘汰末尾及激活企业的目的。 国企的三项制度改革从1984年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40年了,但还是改不彻底。其本质原因是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以能上能下为例,谁上去了对领导自己有好处,谁下去对领导自己只有坏处,所以领导没有意愿让干得不好的人下来)。所以,只能是敲锣打鼓,看起来搞得热闹,其实效果不好。 如果不从本质的点去改革,比如硬性要求完成某些绩效指标,没有完成一把手直接下台,刚性考核及刚性兑现,只有抓住关键指标、关键人员,改革才有效果,否则就是隔靴搔痒。 所以,总结一下,国企搞末尾淘汰初心是好的,关键在于怎么搞,需要从公平性上设定公平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过程得公平公正,考核兑现得刚性,这种违背人性的事情,需要大魄力和勇气。从效率上讲,要避免内部形式性的考核而非面对结果和市场性的考核,成领导打发员工的考核,要避免末尾淘汰成为末尾人员轮流坐座且可以走旋转门的变形记!所以,末尾淘汰和岗位调整,需要抓住关键指标和关键人员,改革才能成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