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和父亲大吵一架,在断绝关系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34年来,他不和父

阿智通鉴 2024-10-04 17:58:25

北京,男子和父亲大吵一架,在断绝关系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34年来,他不和父母来往,更没有出一分钱赡养他们,但父母一离世,男子想到父母留下价值400万左右的房子,被妹妹掌控着,他要回来和弟弟妹妹平分遗产,妹妹拒绝他,他便起诉妹妹,法院却这样判了。   故事要从34年前说起。   23岁的田某刚刚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些想法与父亲的期望却大相径庭。一天,父子二人因为田某的工作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你必须听我的!我是为你好!"父亲的怒吼声回荡在狭小的客厅里。   "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不需要你来安排!"年轻气盛的田某寸步不让。 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父亲拿出了一份"断绝关系协议书",怒气冲冲地说:"既然你不听我的,那我们就断绝关系吧!"   田某看着那份协议,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愤怒。他抓起笔,在协议上潦草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我不需要你们,我自己能过得很好!"这是田某离家前对父母说的最后一句话。   此后的34年里,田某确实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独自在北京打拼,从一个小职员逐渐成长为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门经理。他结婚生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在这期间,他从未与家人联系,也没有尽过一分钱的赡养义务。   与此同时,田家的其他成员也各自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二弟田明在外地工作,虽然不常回家,但每个月都会按时给父母寄钱。妹妹田丽则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2023年初,田家老两口相继离世,留下了这套价值400万的房产。作为一直照顾父母的小女儿,田丽自然而然地接管了这套房子。她和二哥田明商量,准备按照父母的遗愿,将房产在他们两人之间平分。 就在这时,消失了34年的田某突然出现了。   一天早晨,田丽正准备出门上班,门铃突然响了。她打开门,看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站在门口。   "丽丽,是我,你大哥。"田某有些局促地说。   田丽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她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让出一条通道。田某踌躇了一下,还是跨进了这个他离开34年的家。   客厅里的气氛异常尴尬。田某环顾四周,目光停留在墙上挂着的全家福上。照片里,父母和弟弟妹妹笑得很开心,唯独少了他。   "我听说父母去世了,我来看看。"田某率先打破沉默。   田丽点点头,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大哥。 沉默了一会儿,田某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丽丽,关于父母留下的房子......"   听到这里,田丽的表情瞬间变得冰冷。"大哥,你是为了遗产来的?" 田某有些尴尬,但还是坚持道:"我知道这些年我没尽到责任,但我毕竟是父母的儿子。我应该有权利分得一部分遗产。"   田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厉声说道:"大哥,这些年你在哪里?父母生病的时候,你来看过吗?他们去世的时候,你来送过吗?现在你凭什么来分遗产?"   田某被妹妹的话噎住了,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就凭我也是父母的孩子。那份断绝关系协议是在我年轻气盛时签的,现在应该已经失效了。"   田丽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坚决拒绝了田某的要求。两人争执不下,最终闹到了法庭上。   消息传开后,二弟田明也赶了回来。他试图调解兄妹之间的矛盾,但收效甚微。田某坚持要求平分遗产,田丽则认为大哥没有资格继承,而田明则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闹到了法庭上。   田某的律师强调:"虽然我的当事人曾经签署过断绝关系协议,但这种协议本身就是违反公序良俗的。田某作为父母的亲生子,依法享有继承权。"   田丽则情绪激动地陈述:"这34年来,是我一直在照顾父母。大哥从未尽过一分钱、一份力的赡养义务。现在他突然出现,只是为了分遗产,这公平吗?"   一直保持沉默的二弟田明则表示:"我希望能够平和地解决这个问题。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   这场官司持续了数月之久,不仅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更是将原本就脆弱的家庭关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经过长达数月的审理,法院最终作出了判决。   法官认为,签订断绝关系协议书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因此该协议无效。田某依然是父母的法定继承人。但考虑到田某长期未尽赡养义务的事实,法院判定他应当少分遗产。   最终,法院裁定:田丽获得遗产的50%,田明获得30%,田某获得20%。 这个判决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田某听到判决后,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我就说我有继承权吧!虽然只有20%,但总比没有强。"   田丽则显得十分失望:"这太不公平了!大哥这些年对父母不管不问,现在却能分到遗产,这不是变相鼓励那些不孝子吗?"   有人支持法院的判决,认为血缘关系不应该被轻易否定;也有人觉得判决有失公允,认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不应享有继承权。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源:九派新闻

0 阅读:351
评论列表
  • 2024-10-04 18:39

    把裁判文书发出来看看啊

  • 2024-10-04 19:59

    我觉得我们的法官在判决前应该多想想判决的目的是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判而判!就比如此案判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公德,你判对方可以继承20%的财产,是不是再应该判对方交出30年来养老的费用弥补真正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