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头晕是犯低血糖,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前庭神经眩晕症”。 前一段时间,

优优说养 2024-10-06 09:45:44

一直以为头晕是犯低血糖,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前庭神经眩晕症”。 前一段时间,看过这么一个患者,很具有参考性,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患者多年来一直误以为头晕是犯低血糖,后经诊断为 “前庭神经眩晕症”。年轻时就不敢做运动,尽量避免蹲起,因为这些动作都会导致眼冒黑星、头晕。上厕所蹲起、睡觉翻身或起床时,若不先闭上眼睛,头就会 “嗡” 的一下开始眩晕,随后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西药治疗方法,只能保持头部平稳,避免敲打和摇晃。这个病最让人害怕之处在于没有明显症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病,让人猝不及防。 【中医角度分析】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等。前庭神经眩晕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这些因素相关。 1、肝阳上亢:患者可能平时情绪急躁,易怒,长期的精神紧张导致肝阳上亢。肝阳化风,上扰清窍,可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例如,一些职场压力大、情绪易激动的患者,容易出现肝阳上亢型眩晕。 2、气血亏虚:长期的劳累、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失所养,从而引发眩晕。患者可能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比如,一些产后妇女或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气血亏虚型眩晕。 3、肾精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过度劳累、房事不节等,可导致肾精亏损。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也会引起眩晕。患者可能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4、痰湿中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也可引发眩晕。患者可能有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看诊】经过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型眩晕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 【解析】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白术健脾燥湿。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这三味药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 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养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因眩晕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木香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在方剂中起到调节气机的作用,防止补益太过而导致气滞。 炙甘草:调和诸药。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作用,在方剂中起到调和各种药物的功效,使整个方剂的作用更加协调。 当归:补血活血。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可使气血通畅,更好地滋养头部。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远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有助于消除痰湿对清窍的影响。 治疗过程: 初诊: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乏力,心悸,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脉细弱。给予归脾汤加减,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患者头晕症状有所减轻,恶心呕吐次数减少,乏力感缓解。继续服用上方,调整药物剂量。 三诊: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面色好转,体力增强。改为健脾养血的方剂进行巩固治疗,同时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总结 前庭神经眩晕症虽然目前缺乏特效西药治疗,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如头部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同时,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辨证,因此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实际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健康##头晕##眩晕##中医#

0 阅读:0
优优说养

优优说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