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齐格菲级:可改变长度的岸防铁甲舰
柯柯基看武器
2024-10-06 12:16:24
众所周知,战列舰的建造成本十分高昂,这也让不少试图建立强大海军的新兴国家望而却步。19世纪末,包括岸防铁甲舰与装甲巡洋舰在内的二等主力舰,逐渐成为了中小国家的最爱。
虽然同属二等战舰,但装甲巡洋舰一般是新兴海权国家(如日本)大力发展的“攻势”舰种;而远洋能力较弱的岸防铁甲舰则成为新兴陆权国家(如德国)的海防基石。
1880年代,统一之后的德国国力不断增强,随着海外殖民地的增加,德国这个老牌陆权国家也开始着眼于海外。但在19世纪末,刚刚起步的德国海军,造船经验依然不足,海防仍然是海军的建设重点。德国于19世纪末建造的齐格弗里德(齐格菲)级,就是一级典型的岸防铁甲舰。
齐格弗里德级的同级舰达8艘,主要武器为3座单装240毫米主炮,火炮呈T字形布置,这种常见于巡洋舰上的火炮布局形式,在主力舰上并不多见。副炮为6门(后期延长舰体之后增加到8门)88毫米火炮,布置于左右两舷。
作为铁甲时代与前无畏时代的过渡产品,齐格弗里德级在防护方面有着最为明显的体现:该级舰最初采用的是钢面复合铁甲,而后三艘已经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渗碳(镍)钢装甲。该舰主装甲带最厚处达240毫米,由舰舯向艏艉方向递减。
齐格弗里德级对于德国而言,有着特殊的使命。在德国前无畏型战列舰形成一定规模之前,该舰需要与勃兰登堡级等早期前无畏舰一同维护德国的海上利益,但作为一级岸防铁甲舰,远洋能力恰恰是齐格弗里德级的短板。
为此,德国不惜花费重金对齐格弗里德级进行深度改造。通过增加一段舰体(这在当年还是高难度工程),使齐格弗里德级的全舰长度由之前的79米增加到了86米。如此规模的“大手术”,使该舰得以增大煤舱空间并换装新式锅炉。其在外观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根烟囱,舰型也更为流畅。
虽然从改造成本(与新建一艘主力舰成本的三分之一相当)上看,代价似乎有些高昂,但这些翻新措施却使齐格弗里德级在航速特别是续航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而获得了一定的远洋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齐格弗里德级的不断完善,使勃兰登堡级等新一代面向远洋的前无畏舰,从此没有了后顾之忧。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