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失业近20年,只能回乡种地,如今靠低保度日,令人咂舌。 张

不负此生哇 2024-10-06 20:36:43

北大医学博士张进生,失业近20年,只能回乡种地,如今靠低保度日,令人咂舌。 张进生,这位顶着“北大博士”光环的寒门学子,却在毕业后,陷入人生泥沼,最终沦为靠低保度日的“隐士”。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人们对学历与人生关系的深刻反思。 1966年,张进生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上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家里很贫寒。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小儿子身上。 张进生也不负众望,从小学到高中始终成绩优异,总是排名第一。成了方圆几十里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他天赋异稟,记忆超强。学习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保证取得好成绩。 18岁那年,张进生成功考入湖南医科大学,在当时,一个省的大学生都非常稀少,何况是一个村里出了大学生?那就是全村的骄傲! 张进生带着家族的希望,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他不敢有一丝松懈,努力学习医学知识。 5年的大学生涯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天津一家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医生。 此时的张进生,斗志满满,决心在医学界大展身手。 然而,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有一次,在实践课上,他一看到血,突然晕倒了。后来一查,居然发现他患有无法治愈的晕血症。一般情况下,有这个隐患,只能选择换专业。 他面临着人生艰难地抉择。不敢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最后,他选择硬着头皮留在医院。他上手术台,只好做起了打杂的工作。 张进生不甘心就这样混日子,他决心继续进修。就这样,他利用工作之余,开始看书学习,他准备继续攻读研究生。 1992年,张进生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考试,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昔日的寒门学子,进入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1995年,张进生成功修得了北大医学硕士学位。接下来他有两项选择: 要么进入社会工作,要么继续深造。 但要工作的话,他只能进入医院。张进生显然在逃避晕血的隐患。接近30岁的他,选择了继续深造。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学位。 读博期间的张进生,在理论医学方面研究非常深入,成绩也非常优秀。因此,他收到了英国皇家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非常诱人。他也十分想到英国发展,但无奈的是,要他必须交20万的保证金。 这20万在90年代,对农村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年,家里为了供养他,已经快要弹尽粮绝。因家人无法再为他的求学买单了。 无奈之下,张进生只能放弃出国深造,败在了残酷的现实面前。心灵脆弱的他不堪打击。在读博期间,就患上了抑郁症,整天魂不守舍,没有心思搞研究。 没办法,他只能被北大劝退。之后,32岁的张进生进入人才市场,好在他还有北大硕士的资历。不过,当用人单位查看了他的工作经验时,发现他居然晕血。就这样,他被用人单位屡屡拒绝。 最终,一家远在西北的普通医院和他签订了用人合同。南方生长的张进生,不得不远赴大西北兰州一家医院开始了工作。 刚进入医院时,他的月薪只有1,000元,这个工资甚至还没有他读博士时所拿到的津贴多。但是连饭都吃不起的张进生,也顾不得这些了。 在这期间,张进生还和一名小护士谈起了恋爱,让他觉得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没想到,在和女友的一次争吵中,女友脱口而出说一句:“就你,有钱人的零花钱都比你的工资多,博士都没读完,还跑到这种地方上班!” 女友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果断地和女友分了手。 内心十分孤独的张进生再也无法在大西北呆下去了。2001年,35岁的张进生辞去了医生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常德。 在那个年代,35岁还没结婚,那就是老光棍了。多年来,张进生已经习惯了村民们的冷嘲热讽。 回到老家后,他也试图找了一些其它行业的工作。但是从小到大,他都没有受过苦。一些不要求技术的体力活,他根本坚持不下来。 张晋升的内心受到了多重打击。从此,他便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而他的两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姐姐,不得不承担起了供他生活的责任。 眼看着就要50岁了,他的两个姐姐已经无力再承担照顾他的责任。好在村领导对张进生很同情。向上级部门汇报了他的特殊情况,还为他申请了农村特困,让他吃上了低保。 靠着低保度日的张进生,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不知道干活,也不知道赚钱,只想浑浑噩噩地度过这一生。 这个曾经无比耀眼的北大博士生,如今成为了靠低保维持生活的贫困户,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其实人生道路千万条,不一定非要一棵树上吊死不可。像他这样无师自通的聪明人,只要有决心,在医学界照样发扬光大!医生也不是只有上手术台一个岗位呀? 学了什么,是什么学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自食其力,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主要是他性格有缺陷,不善于变通而致。

0 阅读:1
不负此生哇

不负此生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