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年学习家庭教育,帮过不少粉丝和朋友,获得的正反馈也促进了我不断学习成长。
但我也有很强的挫败感,不是没教好孩子,是没有影响到队友。
给你们看看我跟孩子爸爸之间育儿观的差异有多大?
应该算是典型地代表了上一代传统育儿和这一代新式育儿的两派吧。
我儿子9岁半了,还不能自己一个人睡。
他爸爸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就是:“有什么好怕的?就该自己睡!就不陪!就不惯你!”
然后哥哥每次躺大半天睡不着,就爬起来过去敲他爸的门,接着一顿鸡飞狗跳,他爸还是得陪睡。
然后他爸就怪我宠坏了儿子,怪孩子看了些什么鬼视频……
我的态度是:“害怕是一件很难一下子克服的事情,我理解,但是问题必须解决。我们一起商量看看具体该怎么解决。”
9月份开学开始,因为爸爸不愿意配合陪哥哥睡着再离开房间这件事。(他觉得要么直接一起睡,要么就让他自己睡,总之不能占用他自由)
我每晚得先把妹妹哄睡,再爬起来陪哥哥。
有时候妹妹睡得晚了,哥哥睡眠也会受影响。
但没办法,爸爸理念不合,他看不惯我,我也不想求他配合。
哥哥睡觉前,我会关灯帮他做一下助眠的按摩和被动操,然后坐在离床远一点的角落里等他睡着再出去。
大半个月坚持下来了,该进入下一阶段了。
国庆结束前我跟他商量,如果可以做到连续3晚自己独立入睡,那么可以获得自己选择的一些奖励。
哥哥在讨价还价中跟我说:“奖励不满意,大不了我就不参加。”
我告诉他:“这学期完成独立入睡,是最后的期限,所以这学期能做到才有奖励,以后做到都不会有了。”
于是,他认真思考之后,我们协商一致:连续三天独立入睡,可以获得150元零花钱,最终讲价升到180元。
但是只有奖励肯定不够,背后需要的支持是要细化的。
更不能像爸爸那样,靠训斥“有什么好怕?”就可以了。
第一天晚上,我给了他一个小台灯,让他听着故事入睡。
结果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发信息给我说睡不着,最后还是来我房间了。
但是我发现来我房间后依然反复翻转了很久睡不着。正常情况下他入睡是非常迅速地。
第二天我跟他复盘,昨晚睡不着的原因。
他告诉我:没有害怕,就是小台灯有点太亮了,关了又不行,而且怎么都不困。
后来才找出原因:他下午去商场在超市试喝了三杯茶,平时他没喝茶习惯。
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帮他换了一盏灯,并且拿东西稍微遮挡了一下,他还跟我要了比较宽松的眼罩,按摩完之后,他告诉我可以离开了。
结果就真的顺利自己睡着了。
第三天晚上,按摩完,他自己躺下盖好被子就叫我关灯出去。
早起问他入睡容易吗?他说挺快的。
所以说,教育孩子单靠一张嘴说和训,只能证明自己懒得学习,懒得钻研,懒得成长。
特别是这么大的孩子,在第一次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你得陪着他一起解决问题,寻找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然后一步一步地给予支持,并且有耐心地陪着他去调整策略。
直到支持完全适合孩子当下的需求,才能距离成功就更接近。
我认为,把孩子孤立无助地扔出去,也许他最终也能学会某件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需要经历很多没有必要的打压,挫折和恐惧。
但是如果有条件地给予孩子支持,教会孩子如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快地习得技能,还能学会成长需要的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他心底里,有一种源于父母支持的力量,让他有自信,有底气地敢踏出去尝试。
这种心理能量的积累,对于孩子未来而言,是种宝贵的心理财富。
#育儿聊一聊##舒女王伴妈妈成长##舒女王Suven[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