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 (1912年6月,胡汉民在《胡汉民自传》中,就对辛

冷雁玩转过去 2024-10-11 15:37:10

胡汉民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 (1912年6月,胡汉民在《胡汉民自传》中,就对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同盟会让步就作出了总结,比许多研究民初历史的学者和党派的还要早,其总结多数符合教科书) 1、至举政权让之专制之余孽、 军阀之首领袁世凯其人,则于革命主义为根本矛盾,真所谓"铸六 州之铁,成此大错"矣。(胡汉民承认,礼让政权是历史错误)。 2、先生始终不愿妥协,而内外负重要责任之 同志,则悉倾于和议,大抵分为三派之说。(孙中山不想妥协让权,然而当时三大派都倾向和议让位)。 3、更就客观环境而言,则鄂省实已与袁讲解,北方得集中 、 其力以向南京。南京军队隶编于陆军部者,号称十七师,然惟粤、浙两军有战斗力。粤军不满万人,持以击退张励及北洋第五镇于徐 州。浙军将领,则素反对克强,不受命令,陆军部不能加以裁制。其 他各部,乃俱不啻乌合,不能应敌。(革命党军队不团结,战斗力不强) 4、盖当时党人对于军队,不知如法国革命及苏俄革命时所用之方法,能破坏之于敌人之手,而不能运用之于本党主义之下。由下级干部骤起为将,学问经验,非其所 堪。又往往只求兵数增加,不讲实力,此为各省通病,而南京则尤 甚也。(军队对同盟会的三民主义了解不深)。 5、军饷更为重要问题。各省方忧自给不足,追论供给政府。(财政困难,军饷不够)。 6、故精卫极意斡旋于伍廷芳、唐绍仪之间,而余则力 挽先生之意于内。余与精卫二人,可云功之首,而又罪之魁!然其内 容事实,有迫使不得不尔者,则非局外人所能喻矣。(主观原因,胡汉民和汪精卫都是罪魁) 7、同盟会未尝深植其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 亦在于此。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 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三民主义中,民权和民生,缺少群众基础,胡很注意群众基础,实属难得)。 8、夫以有热烈倾向于革命之群众,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此 其责当由革命党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党人且未完全认识其革命之使命,则于无组织训练之群众,又何尤焉。 (群众倾向革命,而不是坚强拥护革命,革命党无组织训练群众)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