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朝康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相对稳定,加上政策的鼓励,如康熙的“永不加赋”和雍正的“摊丁入地”政策,刺激了人口的迅猛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其实这还是得益于明朝中后期引入了新的农作物,如玉米、红薯等,普通百姓能够得以填充肚子续命,否则农民起义在康熙末年就开始爆发了。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总体上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整个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土地大量集中在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和大商人手中。例如康熙年间,正一品的文华殿大学士徐乾学在无锡一县就有良田一万顷。另一个康熙的宠臣高士奇在江南购置的土地也有数千顷,别墅别业不计其数。 到了乾隆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更为突出,拥有100万亩土地的士绅地主也开始出现。大名鼎鼎的和珅,财富光土地一项就达80万亩之巨!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流民,生活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依靠政治和经济的特权,通过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商业利润等方式,攫取的巨额财富进一步撕裂了国家各阶层的稳定关系。 到了清末,人均粮食占有量甚至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饥荒频繁发生。
为什么说清朝康乾盛世是饥饿的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相对稳定
暖阳看看国际
2024-10-13 20:17:48
0
阅读:114
zhuohan820286820286
说盛世也没毛病,清史是满清书写的,记录的是统治者阶层和地主的盛世,与人口占比最大连奴才都不是的奴隶肯定一毛钱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