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国人,不帮美国,难道还帮中国不成?”这个丢在人群里都找不到的大妈,实际上竟是潜伏了近20年的美国间谍头目,她的情报网络触角伸向全国各个角落,策反了近两万人…… 潘婉芬这个名字乍一听,可能让你觉得不过是个普通的大妈。她出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带着一笔巨款,装作一个满怀激情的“投资商”,向所有人展示她对祖国的“热爱”。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女人,竟然在中国潜伏了整整20年,背地里为美国情报机构服务,策反了多达两万名中国人,偷取无数商业甚至机密情报。 1996年那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吸引了众多外资和海外华侨回国投资。 潘婉芬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带着她的“投资”来到了中国。她自称是一位在美国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华裔企业家,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决定回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 她说自己出生在越南,后来移民美国,凭借勤奋打拼创下了一番事业,现在终于有能力回到祖国投资。 这话听起来合情合理,尤其是当时的中国,正急需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几笔大手笔的投资,潘婉芬很快在深圳建立起了自己的公司。 在最初的几年里,潘婉芬的表现无懈可击。她的投资项目有声有色,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且她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她成了当地政商圈子里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华侨”,她也深谙人性,知道金钱与利益是最好的诱饵。 于是她开始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与人打交道,接近那些手握重要情报的人。 她的方式简单但有效——先用利益拉拢,再通过威逼利诱,让对方为她提供情报。时间一长,她的情报网越铺越大,涉及的人越来越多。 她最初接触的是商界人士,获取商业机密,但随着她在深圳的地位逐渐稳固,潘婉芬的情报触角开始向政府、科研机构等更为敏感的领域延伸。 她的情报网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只是普通的职员,有的却是高级官员。她的下线通过金钱、美色等手段被策反,慢慢成为了她的忠实情报提供者。 这些下线通过各种方式为她提供情报,涵盖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据后来官方的调查,潘婉芬在中国策反了多达两万人,这些人中有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他们提供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已经被她拼凑成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科技等重要领域的完整情报。 为了方便情报传递,美国方面还为潘婉芬安排了一个特殊身份——休斯顿和深圳“姐妹城市协会会长”,这个身份让她能够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且不易引起怀疑。 而她的每一次“访美”,实际上都是为了将情报传递给美国情报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潘婉芬不仅仅是单向传递信息,她还会从美国带回一些任务,继续在中国发展她的间谍网络。 “你知道吗?我刚接触了一个新项目,可能能拿到一些内部资料。”潘婉芬坐在深圳某高档餐厅里,对面是她新策反的一位商界人士。 她微笑着递过一杯红酒,对方点点头,心领神会。潘婉芬的这种策反方式,屡试不爽。很多人因为金钱或其他利益的诱惑,心甘情愿地为她效劳,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潘婉芬庞大间谍网的一部分。 20年的时间里,潘婉芬通过这一套操作获取了大量的情报,这些情报有的关乎中国的经济走向,有的则涉及国家安全。 她的工作得到了美国情报机构的高度认可,然而潘婉芬的异常往返和资金流动,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安全部门的注意。 尤其是在2015年,她频繁出境,资金流动也变得异常庞大。国家安全局开始对她进行密切监控,发现了她背后隐藏的真相。尽管潘婉芬非常谨慎,但她的庞大情报网最终还是暴露了。 经过审讯,潘婉芬供认了她长达20年的间谍生涯,并交代了她的情报网结构。她的下线成员名单多达两万,涉及中国各个领域。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在G20峰会上公开要求中国释放潘婉芬,声称她是美国公民,应该享有“人身自由”。 但中国并不妥协,明确表示潘婉芬将依法在中国接受审判。 间谍并不总是穿着风衣、戴着墨镜的神秘特工,间谍活动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电影情节,而是成了每个普通公民都应该参与其中的国防大事。 (信息来源:华裔女商人涉间谍活动在中国被拘,其丈夫鼓动美国对华施压 2016-09-01 10:47 澎湃新闻)
“我是美国人,不帮美国,难道还帮中国不成?”这个丢在人群里都找不到的大妈,实际上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0-16 11:44:3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