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年,趁曹丕刚下葬不久,孙权起兵进攻江夏,众人一时没了主意,倒是曹叡很是冷静,看着守将的简历说:“连关羽都不是他的对手,何况孙权?” 此次孙权率军数万进攻江夏,是看准曹丕刚去世,且江夏城墙因大雨倒塌的机会,谁曾想,孙权在江夏城下遇到大将文聘,又一次遭遇到滑铁卢。 文聘是南阳人,早年就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事,靠实力一直做到地方都督,坐镇荆北地区,日夜防备着曹操、袁术这类北方势力。 刘表晚年昏聩,荆州陷入刘琦和刘琮之争,文聘作为地方大将,自然也受到刘琮势力的拉拢,到刘表去世,刘琮特意要求文聘也一起投降,可文聘不愿靠投降来加官晋爵,他要凭实力取得地位。 曹操到达荆州后,深感文聘对刘表、刘琮两代的忠诚,简单的会面就直接让他率军开往前线,在长坂坡追击刘备等人。 很快曹操就遭遇了赤壁之败,但他手中还牢牢掌握着荆州北方的襄阳、樊城以及江夏郡的北部,他需要留下可靠的大将驻守,文聘作为荆州人,对荆州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于是被封为江夏太守。 此时和文聘直接面对的对手,就是刘备阵营中镇守江北的大将关羽,而刘备为扩张实力,已经率军进入了益州,无暇顾及荆州。 于是文聘联合驻守襄阳的乐进,趁机对关羽制造骚动,甚至火烧关羽的战略物资和战船,因此功文聘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曹丕登基后给文聘假节的权力,和李通、臧霸等人分驻曹魏四方之地。 这一次文聘遇到孙权的来袭,他没有像张辽那样勇往直前,而是使用另外一种策略:疑兵之计。 本来凭着江夏城的坚固,文聘最好的选择是躲在城内,等待朝廷大军到来,可是这时刚好天降大雨,江夏城墙被冲塌了一部分,还没来得及修,孙权就来了,不得不说这时间确实是选准了。 文聘来不及修理城墙,看着孙权军的旗帜已经近在眼前,他也不可能光等着朝廷支援,只能选择冒险一些的疑兵之计,这就是文聘版本的空城计。 文聘下令城里所有人都躲起来,不准出来露面,自己就躺在家里睡觉,等孙权到来后,一听说这情况,自己反而疑心起来: 曹操一代枭雄,他会把边境重镇交给这样一个懒鬼吗?不会是有什么计谋吧,赶紧收兵退回江东。 这事看起来很眼熟吧,大概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照此改编过来的,当然这事也不可能如此戏剧化,孙权虽多疑但他不是傻子。 《三国志》记载更为详细:孙权并没有在江夏城下和文聘开战,而是被他引到远离岸边的石阳地区,孙权率军五万围攻,文聘坚守,双方僵持二十多天,终于孙权支持不住撤退。 此战曹叡给予文聘极大的信任,没有因此调动大军支援江东,也导致两年后诸葛亮大举北伐,曹叡能够及时调动禁军进驻长安,让诸葛亮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陇右的结局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史称“名震敌国,贼不敢侵”,曹魏有感于文聘的忠诚,特意将他的两个儿子都封为侯,后来曹芳登基,下令将二十位功臣从祀于太祖曹操庙庭之中,文聘排在第十六位。
要说单挑打架,打不过关羽的居多。但要说打仗,关羽输比赢多。。张辽、乐进、李典、文聘、徐晃…三国志里战场上打败过关羽的将军好多好多,乐进还连着打败了关羽三次。
果然是江东鼠辈!中国古代如果发生国君去世或者国君的长辈去世举行国葬的时候,周围的国家是不会乘机出汝攻击的,还要派使者带唁书和些许的礼品前去吊唁。这是基本的礼仪和尊重!孙权连这都不懂?或者是他懂,却刻意忽略掉?
如果房子逾期未能交付购买者手中,银行也陪钱给购房者
魏延、文聘,荆州双杰,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一个跟随刘备,一个投降曹操。
历史上真实的文聘的确很厉害 文武双全 统兵能力极强 远比于禁要强得多 只不过它是降将,而且资历太浅 所以没能进入五子良将的行列!
曹魏底下确实名将如云,真远超蜀吴,可惜曹丕曹睿都没有进取心。
曹家何时占过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