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景德镇,1位81岁没上过学的老太太,变卖全部家产,历时5年,前后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21 19:27:09

2011年,江西景德镇,1位81岁没上过学的老太太,变卖全部家产,历时5年,前后拿出近3000万,还欠了一身债,不顾家人反对,建造了一座陶瓷宫。谁料,建成后,她的一个决定,更是让家人感到无比动容! 余二妹,这个江西奉新县朴实的农家女,在贫寒中度过了她的童年。 家中十分困苦,父亲常年操劳,母亲靠给地主家洗衣维持生计。 在余二妹12岁那年,不幸降临,相继失去了父亲和两个哥哥。生活的磨难,让这个小女孩过早地懂得了生存的艰辛。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就不容易,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余二妹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没能上学读书。 但命运像是要给她开一个玩笑,在那样的环境中,她与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余二妹的舅父在一家制瓷坯房工作。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小小的余二妹跟随舅父,开始在坯房里当学徒。 白天,她跟着师傅打杂学手艺,晚上,就在坯房的窑洞里打地铺歇息。 童年一段难忘的时光,就这样在泥与火之间度过。 就是在制瓷坯房那十年,余二妹打下了深厚的制瓷基础。 她虽然没机会读书识字,但却用另一种方式汲取着知识——向师傅们学习技艺。 那时的她哪里晓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凡是与瓷器相关的,都是她的学习方向。 从制坯、绘画到上釉,从青花、粉彩到各色瓷釉,她像海绵吸水般,将制瓷的技法一点点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 十年间,余二妹跟随访问了60多位能工巧匠。 她知道自己没有读过书,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在这个行当里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她比旁人更勤奋好学,也格外肯下功夫。 师傅教给她的,她刻苦练习;师傅没讲到的,她也要想方设法去探索领悟。 就这样,余二妹用汗水浇灌着梦想的种子,在艺术的土壤中,她一天天成长。 同龄人还在父母呵护下长大时,余二妹已经在制瓷之路上越走越远。 那段苦难的岁月,造就了她坚毅勤奋、执着专注的性格。 而正是这样的性格,日后助她在瓷器领域不断攀登,直至登上巅峰。 余二妹在陶瓷艺术领域已经小有成就,但在80岁那年,一次天津之行点燃了她心中全新的梦想火焰。 瓷房子的参观,让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家乡建造一座融合各类瓷器工艺、展现中华文明的"瓷宫"。 这个想法一旦萌生,便再也无法磨灭。 然而,建造瓷宫谈何容易。 81岁高龄的余二妹,面对的是家人的反对和1200平米的浩大工程。她深知这注定是一场孤独的征程,但内心的执着已难以阻挡。 余二妹变卖了所有家产,欠下了沉重的债务,就这样独自承担起了6000多万的建设资金。 五年的时间里,瓷宫建设从未停歇。 余二妹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参与每一个环节。 从选址、设计到建造,从采购瓷器、拼贴装饰到研究工艺,她全身心投入其中。 寒来暑往,风餐露宿,在简陋的工棚中,她常常通宵达旦地完善着瓷宫的每一处细节。 唯有将瓷宫打造得尽善尽美,才不负她"倾尽所有"的付出。 建造过程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余二妹却矢志不渝。 80多岁的老人,不畏严寒酷暑,在工地上指挥调度,解决困难。一砖一瓦,一针一线,她都要用心把关。 在这条孤独的追梦路上,是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给了余二妹前行的力量。 有位老朋友得知她的难处后,自掏腰包为瓷宫购置了一批稀缺的高温颜料。 还有附近的村民,自发来到工地帮忙。每每看到乡亲们的身影,余二妹都会热泪盈眶。 正是有了这些温暖瞬间的点缀,漫漫征程才显得不那么冷清。 余二妹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不惜代价。 为了让珍贵的瓷板装饰墙面,她舍得把大半辈子的心血结晶砸碎。工人们心疼不已,劝她别糟蹋了。 而余二妹却说:"那些瓷器再珍贵,也及不上瓷宫千分之一。只有用在这里,才不算浪费。" 在余二妹的孜孜以求下,瓷宫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三层楼、1200平米的建筑拔地而起,青花、粉彩、古彩等各类瓷器与现代建筑工艺完美融合。 当最后一片瓷板镶嵌完成的时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被这座宫殿般的建筑震撼了,质朴而不失华美,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建造者的匠心独运。 参观瓷宫的人无不被余二妹的执着和用心所打动。 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出了硕果。 瓷宫落成的那天,余二妹瘦弱的身影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笑容虽然疲惫,却无比欣慰。 她凝视着自己的"心血结晶",喃喃自语道:"我这一生,总算没有白活。瓷宫,会替我将咱们的文化传承下去的。"

0 阅读: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