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竟要求和珅对着英国国王的画像磕头 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访华之时,双方为了会见的礼节争执不下。 清廷坚持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其他国家均视为中国的属国,其使臣必须双腿下跪拜见皇帝。然而,这一要求被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断然拒绝。 他认为双方应平等相待,如果坚持要求他入乡随俗,那么负责接待他的大臣和珅,就必须先向英国国王的画像磕头。只有和珅同意这样做,他才能接受相应的礼节。 这是马戛尔尼提出的妥协方案,但显然这是绝对不可能被清廷接受的。清廷绝不可能允许其大臣向其他国家的国王下跪。 最终,马戛尔尼还是采用了面见英王时的单膝跪拜礼。这次不愉快的事件导致后续清代皇帝对接见西方使臣非常反感,基本不愿接见。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咸丰帝也逃到了热河,把他的弟弟恭亲王留在北京处理和谈事宜。当双方合约签订后,恭亲王请求皇帝回京,但遭到了咸丰帝的拒绝。 他的理由很简单,虽然合约已经签订,但难保对方不会反悔。如果到时候对方反悔,再来的使臣要求面见皇帝,又该如何处理?现在让他们和皇帝的弟弟面谈,已经是非常不成体统了。如果再面见皇帝,那体统何在? 此时距离乾隆接见马戛尔尼已经过去了六十七年,清代皇帝仍在执着于这些繁文缛节。 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慈禧太后。 慈禧西逃至西安后,与洋人签订了合约,然后返回了北京。回到北京后,她安排光绪帝单独接见了西方使臣。同时,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她于1902年12月23日,在养性殿(而非养心殿)和光绪帝一起接待了西方的使臣及他们的家眷共计二十多人。 从此,西方使臣用鞠躬的方式拜见皇帝成为定制。这一变化距离马戛尔尼访华已经过去了1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