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最希珍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彭德怀在临终前留下了3000元遗赠给他,这笔意外的款项背后,却隐藏着彭德怀的最后心声,得知这一切的瞬间,景希珍的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感慨万千。
(信息来源:凤凰网2007.8.9彭德怀被关押时向外发出的几封信)
1950年,风华正茂的景希珍初到彭德怀身边,成为了他的警卫员,彼时的彭德怀,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司令员,不怒自威。
相处下来,景希珍才发现,彭德怀的“厉害”,是打仗时的果断,是治军时的严谨,更是对身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
朝鲜战场上,炮火连天,彭德怀不仅关心战事,还关心着景希珍的学习和生活。
他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教景希珍读书写字,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甚至还帮他修改写给未婚妻的信件。
战争结束后,景希珍和妻子张玉兰结了婚,彭德怀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还特意询问景希珍的父亲有没有来北京,为什么不把老人接到中南海住。
这些生活上的点滴关怀,让景希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厉害”元帅的铁汉柔情。
命运弄人,1959年,彭德怀被错误地批判,离开了领导岗位,但他依然心系着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同志,多次劝说景希珍等人离开自己,不要受到牵连。
景希珍明白彭德怀的良苦用心,但他更清楚,自己已经认定了这位老首长,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定地站在他身边。
1965年,彭德怀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景希珍也跟随他来到了成都。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的风暴席卷而来,彭德怀再次被批斗,身陷囹圄。
1966年冬天,一封来自北京的信,打破了成都的平静,信是彭德怀写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在囚禁期间的艰难处境。
生活物资匮乏,每月23元的生活费除去伙食费所剩无几,身上长了痤疮,需要治疗,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景希珍读着信,心如刀绞,他知道,彭德怀一生清正廉洁,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依然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
景希珍把信交给了西南三线建委的负责人,希望能为彭德怀改善一下生活。
建委的负责人被彭德怀的遭遇和景希珍的忠诚所感动,决定从彭德怀的存款中每季度给他加100元,并按时寄往北京。
1978年12月,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彭德怀元帅与世长辞,景希珍再次见到彭德怀,他已静静地躺在骨灰盒里。
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扑倒在地,失声痛哭,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彭德怀教他读书写字,关心他结婚成家,鼓励他积极向上……
护送彭德怀骨灰回京的路上,景希珍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送别,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将彭德怀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了解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
多年以后,景希珍依然珍藏着彭德怀当年写给他的那封信,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他的心房。
他还记得,在成都时,彭德怀曾给了他3000元钱,让他为身患重病的妻子治病。景希珍不忍心动用这笔钱,将它存进了银行。
那张存折,至今还静静地躺在成都暑袜街邮局的某个角落,上面记录着三千块钱,更记录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见证着历史的温度,也见证着人性的光辉。
彭德怀与景希珍的故事,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一抹亮色,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真情的力量依然能够跨越时空,温暖人心。
“1978年12月,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彭德怀元帅与世长辞”。彭老总逝世时间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