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落难的溥仪来到张作霖家,一见到溥仪到来,张作霖抢先几步,噗咚跪在地上,一个响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说了一声:“皇上吉祥!” 张作霖在国内政治局势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之下,溥仪自清朝覆灭后,他被迫退位,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流离失所。 尽管如此,溥仪一直未放弃复国的梦想。 在天津的会面中,张作霖这位一手遮天的军阀,出乎意料地在溥仪面前单膝跪地,并献上深重的头礼。 溥仪本人在晚年回忆录中提到,这一刻几乎让他相信复国是有可能的。 张作霖的这种表现,并非完全没有前因。 虽然张作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保持警觉,但他对满清皇帝的个人尊重并未完全消失。 溥仪自故宫被驱赶后,长期居住在日本租界的静园和张园。 他频繁与日本及国内各路势力进行暗中交涉,希望借此重新夺回皇位。 张作霖与溥仪的这次会面,虽然是在日本租界外进行,但溥仪明显将自己的位置放得较低。 然而,张作霖的行为给了溥仪重新获得统治权的希望。 这次会面后,溥仪的心态有了显著的改变。 他更加积极地联系国内的军阀势力,希望在他们中找到能够全力支持他的力量。 随着袁世凯的逝世,原本在他强势领导下暂时稳定的北洋政府迅速四分五裂。 各地的军阀趁机崛起,各自为政,纷纷招募兵马。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地盘上加强军备,而且互相攻击。 许多军阀领袖深受中国古代政治战略的影响,特别是三国时期的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少军阀开始尝试接近当时已无实权的末代皇帝溥仪。 而在这众多军阀中,张作霖对溥仪展示了特别的好感。 张作霖起初通过军事力量在东北迅速崛起,其领导下的部队不仅剿灭了当地的土匪,还成功抵抗了日本和俄罗斯。 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的领袖,其影响力逐步扩大,特别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 张作霖不仅进驻了北京,还被推举为中华陆海军大元帅。 张作霖指挥下的部队规模庞大,装备精良,其陆军达到近40万人,配备了大量现代化的机枪、大炮、战车和飞机。 尤其是空军,拥有200多架战斗机,是当时中国最强的空中力量。 海军同样强大,人数超过6000人,装备有多艘从英国和日本购入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舰船总吨位高达3.22万吨,占当时全国海军舰艇的四分之三。 东北地区的军事工业基础坚实,每年能生产大量炮弹、重机枪、大炮,以及上亿发子弹。 对于溥仪而言,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的强大实力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东北,这块满清王朝建立之初的龙兴之地,此地的人民中,仍有不少怀念旧日辉煌的遗老遗少,他们对溥仪重返帝位持有期待。 张作霖虽然利用溥仪的身份与历史地位来增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但他并不真正打算恢复满清的统治。 在与溥仪的会面中,张作霖表面上的尊重与敬意掩盖了他的真实目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变化,张作霖在1928年遭遇暗杀,身亡于皇姑屯事件。 溥仪为张作霖备下厚礼,并派人表达哀悼。 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但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他未能保住东北。 无奈之下,溥仪转而投靠日本,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伪满洲国的十多年里,溥仪的生活和决策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和控制。 日本关东军司令、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甚至日本皇族和天皇裕仁本人,都对溥仪表现出极高的礼遇。 直至后来,伪满洲国溃败。 在1962年春节之际,毛泽东在北京的颐年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宴会。 他邀请了章士钊、程潜、仇鳌、王孝范四位社会名流。 此次聚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位特殊的客人设宴,这位客人就是溥仪。 毛泽东在宴会开始时透露了客人的身份。 溥仪当时50多岁,身形清瘦,但仍保持着一定的皇族气派。 尽管他曾经是毛及其他四位宾客的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十分有限。 溥仪在清宫时,他的侍卫只能佩带刀具,不能参与到任何实质的军事行动中。 即使后来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时,他手下的几百名卫队也被日本人控制和解散。 溥仪的亲信侍卫中甚至夹杂着日本间谍。 溥仪的性格被描述为懦弱、胆小但又残暴。 除了对他的乳母王连寿和爱妃谭玉玲表现出些许情感外,他对其他人几乎毫无感情。 他曾因为一些小事对侍从进行毒打,甚至无故将人赶出宫外。 尤其在面对皇后婉容的感情问题上,他因为妃嫔之间的争宠和文绣的离婚事件,对婉容进行了极其残酷的精神折磨。 参考文献:[1]方裕谨.溥仪赏溥杰宫中古籍及书画目录(上)[J].历史档案,1996(1):88-9612
一晚,落难的溥仪来到张作霖家,一见到溥仪到来,张作霖抢先几步,噗咚跪在地上,一个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27 00:58:20
0
阅读: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