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两名美国大兵正在基地维护洲际导弹时,不慎将扳手丢在了燃料箱上,150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27 00:58:26

1980年,两名美国大兵正在基地维护洲际导弹时,不慎将扳手丢在了燃料箱上,150吨的导弹突然爆炸,核弹头被炸飞100多米……   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坦II洲际导弹发射井内部正在进行例行的维护作业。   工作人员本应使用特定的扭矩扳手进行操作,但由于一时的疏忽,错误地使用了一把套筒扳手。这种扳手不适用于维护导弹的精密部件。   事发当晚,两名技术人员在导弹发射井内进行氧化剂罐的加压工作,一名工作人员手一抖,不慎将套筒扳手掉落。   这把扳手从约24米的高度自由落体,其重达2.7斤的质量加上落差,最终撞击到了导弹的推力支架上,并意外弹起,穿透了导弹第一级的燃料罐。   此燃料罐内装有肼和不对称二甲基肼的混合物,极易与四氧化二氮发生剧烈反应。   扳手的穿透造成燃料罐迅速泄漏,燃料与氧化剂接触后,开始急速燃烧。   导弹井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立即启动,大量水尝试冷却并稀释泄露的化学物质。   然而,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凌晨,发射井内的燃料浓度持续上升,两名高级技术人员被派遣进入井内移除安全栅栏并手动打开带电磁锁的防爆门。   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操作,因为任何一点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灾难。   在他们努力减少内部燃料浓度的同时,外部的工作人员和平民开始紧急疏散。   此时,内部的气体浓度已危险地达到最大值。   尽管前期有人因担心安全而避免使用电动开关,但上级最终还是命令利文斯顿和肯尼迪打开排气扇以降低气体浓度。   不幸的是,这一行动直接触发了灾难,排气扇的电弧点燃了气体,导致发射井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炸的冲击波将重达740吨的发射井封闭门炸飞至60米外,利文斯顿在爆炸中丧生,而肯尼迪则严重受伤,腿部被炸断。   爆炸的冲击力之大,甚至将核弹头从井中弹出,意外地飞行至200米外。   值得注意的是,核弹头并未因此次爆炸而引爆。   事故发生后的清理和修复工作成本巨大。   发射井内的水完全被污染,导致必须抽干并清除大量的碎片和污水。   由于发射井的损毁程度极高,美国政府最终决定不再修复,而是用混凝土将其填埋。   当然这种幺蛾子美国也不是干过一次两次了。   美国一架轰炸机在阿拉斯加至得克萨斯的飞行途中,由于三台发动机失控,不得不向太平洋坠落。   机组人员为保生存,决定丢弃载有的核弹“胖子”。   这枚核弹在太平洋中爆炸,虽然核部件未引爆,但相关部件自此下落不明。   仅仅六年后,一架装载双核弹头的飞机在起飞后不久突然从雷达上消失,无法通过任何通讯设施进行定位。   飞机和核弹头的去向成谜,至今未有确切结论。   更为严重的是,1961年,又一架携带两枚核弹的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坠毁,其中一枚核弹落入沼泽中。   尽管美军曾深挖地表,却未能找到核部件,最终只得购买该地块的永久使用权。   后来,一架攻击机携带氢弹从航母上意外滑落,坠入太平洋。   尽管事故声称发生在公海,但实际上事故地点仅距日本琉球群岛约80英里。   这起事件在日本引起极大关注,因为日本政府禁止美军将核武器带入其领土。   1968年,当“天蝎号”美军核攻击潜艇在返航途中沉没,机上99名船员全部遇难。   该艇携带的两枚核弹也一并沉入海底,至今未被找回。   除美国外,苏联在冷战期间也因核武器丢失而闻名,尤其是在海洋领域。   苏联在军备竞赛中与美国对峙,同样面临着核安全的严峻挑战。   苏联的K-8核潜艇在大西洋进行演习期间不幸发生火灾。   潜艇上的指挥官最初命令全体船员弃船,然而,随着救援拖船的到来,该命令被撤销。   尽管展开了救援行动,但由于火势与突如其来的暴风雨,K-8最终未能得救,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海域中。   在冷战时期,苏联积极扩充其核潜艇力量,然而,若干次事故导致核弹头丢失,与美国不同,这些核弹的位置多半可以确定,但由于技术和环境限制,它们未能成功回收。   苏联解体前,核武库中约有4.5万枚核武器,部分至今下落不明。   这些可能被私人收藏家非法持有或被其他国家秘密取得。   参考文献:[1]Margelatu.52年前,美国空军在西班牙丢失了四枚核弹[J].航空世界,2018,0(1):118-121

0 阅读:287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