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鹤岗”买房子的年轻人:全款买下白菜价房子,工作却难寻

泪水渲染眼眶 2024-10-21 23:48:35

近些年,一种新型的“逃离”趋势悄然兴起,即迁往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些城市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如今因资源枯竭而陷入衰退,房价也随之大幅下跌。

对那些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而言,这些房价低廉的城市就像沙漠中的绿洲,给予了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鹤岗,这座位于黑龙江省的小城市,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2017年,海员李海以5万元在鹤岗购置了一套房屋,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网络热议。

对于许多在大城市拼搏却连首付款都难以承担的年轻人而言,5万元购房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幻想。

瞬间,“鹤岗”便成了低房价的象征,吸引了大量人们的目光。

网络上的有关鹤岗的报道层出不穷,有人将其描述为“低欲望”的理想国,认为在此可以摆脱大城市的压力,享受轻松惬意的生活。

更有甚者将鹤岗视为“投资热土”,认为这里的房价终将回升,现在正是介入的良机。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那些“逃离”到大城市的人,真的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吗?

资源枯竭的伤疤

个旧,这座位于云南省的小城,有着“锡都”的美称。

这里的锡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便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个旧的锡矿产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云锡公司被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因此,个旧成为了云南省的工业中心,经济一度十分繁荣。

然而,良好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由于长时间的大规模开采,个旧的锡矿资源逐渐耗尽,产量开始减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个旧的锡矿产业已明显走入衰退阶段。

2003年,红河州政府驻地由个旧迁至蒙自,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沉重打击。大量企业和人口外流,使个旧的经济发展更加困难,最终被国家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鹤岗的状况同样令人担忧。这座位于黑龙江省的城市,曾是全国主要的煤炭生产中心,并享有“煤城”的称号。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耗尽以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鹤岗的经济增长也面临挑战。

2011年,鹤岗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成为全国首个进行财政重整的地级市。

近年来,尽管地方政府持续努力推动产业转型,但效果不甚明显。

人口外流、经济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难题持续困扰着这座曾经辉煌的“煤城”。

资源耗尽,犹如一道深刻的伤痕,铭刻在这些城市的骨骼中,难以抹去。

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如今早已化为历史的尘埃,只剩下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低房价的诱惑

2020年,来自江西的外卖小哥“莲花哥”在个旧花费7万元购置了一套房子,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至网络。瞬间,个旧的低房价再度引发热议,网友们称其为“南方鹤岗”。

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相较于冬季严寒的鹤岗,四季如春的个旧显得更加迷人。

3000-5000元/平米的房价,确实对许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而言,构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然而,低房价背后,常常潜藏着更深层次的隐患。

2021年,在北京跑了四年外卖的吴斌,做出了前往个旧购房的决定。

他对大城市的嘈杂和压力感到厌烦,想要找一个节奏缓慢、生活压力较小的地方定居。

最终,他花费了30多万,在个旧市区购置了一套电梯公寓。

这里的环境确实很好,空气清新,生活节奏较慢,此外物价也远低于北京。

吴斌表示,“然而,这里的就业机会实在太有限,我已经来了大半年,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

和吴斌类似,许多因低房价而来到个旧的人,最终因无法找到工作而感到失望地离开。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产业,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个旧虽然在努力促进产业转型,但新兴产业的发展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需求。

对于那些没有专业技能、只能从事基础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来到这里无疑是“自断后路”。

“一开始我以为,来这里买房后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一位来自广东的年轻人表示,“但我错了,虽然这里的生活成本确实较低,但我却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我靠什么来生活?”

这位年轻人最终决定离开个旧,回到了他熟悉的城市,虽然那里房价较高,但至少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资源枯竭型城市,尽管房价便宜,但低生活成本并不代表生活质量较高。

缺少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受限、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挑战都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年轻人的困惑与挣扎

有人认为,离开北上广的年轻人实际上是在“回避现实”。

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反映了部分年轻人的无奈。

在大城市,他们遭遇着高房价、高消费和激烈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迅速,工作负担沉重,许多人感到身心疲惫,却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而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尽管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却拥有大城市所缺乏的宁静与舒适。

实惠的房价,给予了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短暂逃离大城市的“围困”,寻求片刻的安宁。

然而,这种“安宁”是需要支付代价的。

2022年,25岁的女孩小丽在鹤岗花费1.5万元购置了一套房产,并投入5万元进行装修,开始了“躺平”的生活方式。

她每月花费1000元雇佣保姆,自己则专注于在家写作和绘画,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小丽的经历曾被网友们视为“成功脱离”的典范。

可是,这种“躺平”生活方式,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并非所有年轻人都能认同“躺平”的生活方式。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混日子”。

“躺平”的生活方式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小丽之所以能选择“躺平”,是因为她拥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并且没有房贷的压力。

然而,对于大多数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本”。

更为关键的是,“躺平”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依靠“躺平”就能够改善的。

缺乏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受限、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并不会因为你选择“躺平”而消失。

实际上,许多决定“逃离”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年轻人,最终都选择了“回归”。

他们可能是由于找不到工作,难以维持生计,或者因为无法忍受小城市的落后与封闭,亦或是因为看不到前景,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我原以为,来到这里能够享受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一位曾在鹤岗生活过的年轻人表示,“然而,我意识到我错了。这里的生活,比我想象的更加单调无聊,而且,我在这里看不到未来。”

这位年轻人最终决定离开鹤岗,回到他熟悉的城市。

他说,他宁可在大城市里努力奋斗,也不愿在小城市里“碌碌无为”。

“逃避”和“返回”,其实都是年轻人在面对现实难题时的一种抗争。

他们希望寻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安心生活的地方,但现实常常与期望背道而驰。

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既是时代发展留下的伤痕,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对于选择“逃离”来到这些城市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或许能在这里获得短暂的平静,但要实现真正的“安家乐业”,却并非易事。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