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银川一工地,正拆除一晚清兵营,一个小铜盒从砖缝掉落,这东西就是袖珍版《古兰经》。 1949年,马鸿逵从宁夏逃往重庆,声称去处理紧急事务,却再未回到他统治了17年之久的地盘。 马鸿逵将他的权力交给了儿子马敦静,但权力真空很快导致了他的部队的迅速崩溃。 此后不久,他便逃往台湾,并最终在洛杉矶孤独终老。 马鸿逵带走了大量黄金和珍宝,但在银川的一处老兵营中,施工人员偶然发现了一本袖珍《古兰经》。 这本书不仅极其微小,而且装帧精美,由紫红色牛皮纸精装而成,书中的阿拉伯文笔迹清晰,无任何涂改痕迹。 这本《古兰经》的尺寸和重量都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是已知最小的《古兰经》版本。 银川的发现打破了此前郑州的一本同样袖珍但尺寸较大的《古兰经》保持的记录。 该《古兰经》被确认为光绪十八年印刷的版本,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本书通常存放于一个小铜盒或小银盒中,由信仰伊斯兰教的男性佩戴,被视为护身符。 如今,这本珍贵的《古兰经》被收藏在宁夏博物馆中,成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资料。 伊斯兰教的起源充满神秘。 610年,穆罕默德在希拉山的一个山洞中,体验了他的第一次神圣启示。 当时40岁的穆罕默德经常在这座山洞中沉思。 这天夜里,他接受了来自天使吉卜利勒的讯息,启示他宣读并传播真主的教诲。 这次启示后,穆罕默德开始了他的宣教生涯,但最初三年他仅在极小的圈子内传播他的教义。 到了612年,他获得进一步的启示,指引他公开传播这一新信仰。 他的这些行动很快在麦加引起了争议。 穆罕默德的教义强调一神教,这与多神教的阿拉伯社会传统形成了冲突。 随着他的教义逐渐传播,接受伊斯兰教的人逐渐增多。 麦加的统治阶级试图通过贿赂和威胁来阻止穆罕默德,但均未成功。 此时,他受到了哈希姆氏族的保护。 麦加的领导者联合起来对哈希姆氏族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封锁,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到了620年,他的妻子赫蒂彻和他的保护伯父阿布·塔里布相继去世。 在这一年的压力之下,新的族长阿布·拉哈布并不支持穆罕默德,他必须离开麦加寻求新的庇护。 在此背景下,穆罕默德决定向北迁移到叶斯里卜,一个位于麦加北方400公里处的绿洲。 这里原本是犹太人的居所,后来由来自也门的阿拉伯人占领。 穆罕默德在这里接受了当地社群的邀请,并于622年正式迁移。 《古兰经》的编纂始于这些启示。 叶斯里卜地区五个阿拉伯人部落间的土地争夺最终在617年爆发了激烈的血腥冲突。 此战役造成了交战双方的沉重损失。 三年后的620年,禁战月期间,穆罕默德在麦加遇见了来自叶斯里布的六名哈兹拉只部落的阿拉伯人。 这次会面,穆罕默德成功说服他们接受伊斯兰教义。 他们被先知的教义所吸引,并在一年后带着更多部落成员回到麦加寻找穆罕默德。 621年,这些部落成员在阿喀巴山谷与穆罕默德见面。 他们承诺将遵循伊斯兰的五大戒律:不以物匹配安拉,不偷盗,不淫乱,不溺婴,不作伪证,并遵循穆罕默德的指导。 遵守这些教义者将获得天堂的归宿,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随后,穆罕默德派遣穆萨布·欧麦尔前往叶斯里布进行传教活动。 两年后,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一个首都。 穆罕默德在这里迎来了75名来自叶斯里布的皈依者。 同年9月,面对麦加古莱西族人的追捕,穆罕默德和他的门徒在夜间秘密离开麦加,向叶斯里布迁移。 9月24日,穆罕默德安全抵达叶斯里布,并将其更名为“麦地那·纳比”。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不仅成为政治领袖,还制定了多项调整内部和与犹太土著关系的协议。 630年,穆斯林成功攻克麦加。 穆罕默德在胜利后于632年回到麦加朝觐,并在归程中病逝。 穆罕默德生前,经文主要通过口耳相传,而先知去世后不久,穆斯林社区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能够背诵经文的弟子在叶麻默战役中牺牲。 第二代哈里发欧麦尔提出将经文整理成书的建议。 首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指派栽德·萨比特组织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整理和编纂经文。 该委员会由多位记忆力强的弟子组成,他们共同努力,最终整理出了首份《古兰经》书面版本。 参考文献:[1]沈毅.《古兰经》“忠恕”思想阐释[J].中国穆斯林,2011(2):15-16
1959年,银川一工地,正拆除一晚清兵营,一个小铜盒从砖缝掉落,这东西就是袖珍版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27 21:45:30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