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成本高是借口,原因是,年轻人找到了比结婚、生孩子更好的事 来源:第一心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能出现在各个场合,像旅游团导游、动物园饲养员、小区保安、甚至保姆,各种职业都开始有年轻人的涉足。 本以为只是由于工作需要,或者是经济的桎梏,才让他们不得不尝试各种在别人眼中,本不属于年轻人的工作, 但实际上,接触了解之后,才明白很多年轻人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些工作内容,也不存在什么被迫和压力。 就好像从前按部就班培养的生活才是他们的束缚,步入社会之后,释放了自己的天性,生活中也是随着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行动。 这种“不受管束”的年轻人并不是个例,释放天性的行为也远远不止于工作层面。 就以咱们传统的生育方面来说吧,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认可这种观念——在自己无法给予未来的孩子美满富足的生活之前,不要将孩子生下来,不然生下来也只能继承自己的花呗账单。 看似漫不经心的观念背后,存在的可不只是单纯的不按规矩办事。 明明父母那辈,兢兢业业的工作,就算经济状况再困难,也还是要生下后代, 这样传统的观念以及血脉的延续,为什么就不再被当下的年轻人所接受了呢? 真的只是因为经济原因,为了不让孩子过得辛苦才不愿意生育吗? 让我们先来算笔账,养大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呢? 这里的花费,我们只按照最低限度,养到18岁的标准来计算。 根据国家《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的数据来看,我国每个家庭将一个孩子从0养到17岁,平均下来的成本是53.8万元,如果是养到大学本科毕业,成本相应的会增加14万左右,这时候平均下来的成本则来到了68万元。 根据2023年国家数据局的国民收入统计可知,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 再根据各种影响因素,我们粗略的估计年轻人的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对比养育成本,68万大概是15年左右的工资总额。 这个数据一出,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小孩了。更何况他们自己也还需要生存,甚至负担父母的生活。 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数据,但也不难看出现在的社会,整体的生育成本究竟有多高。 因此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生育成本高所以不生孩子,反之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整体生活水平都不太高,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年轻人虽然刚进入社会,但论起花钱,可不是新手。 旅游、演唱会、游乐园、衣服鞋子包包、游戏充值等等拥有巨大流水额的花费方面,可都少不了年轻人的身影,这可就推翻了我们之前认为年轻人生活水平不高的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用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来说,就是成本-收益利弊的问题,心理学中有个关于决策的工具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常用于评估某个行动或选择的利弊。 把它放在生育的决策方面来说,表现为个体或家庭会权衡育儿的成本(如经济负担、时间投入等)与收益(如情感满足、家庭完整感等)。 当权衡之后,发现成本明显高于收益的时候,就会选择不生育或者推迟生育计划。 所以,年轻人面对生育,在权衡了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生育意愿等),认为生育需要付出的远远大于能得到的,自然就不会选择生育。 反观娱乐生活方面,付出金钱之后,可以即刻获得成果(物品、情绪价值等),就会被认为是同付出等价的收获,从而乐意为此买单。 总结来说就是,生孩这件事既费钱,又不能得到成正比的好处,与年轻人的意愿相违背, 因此出现了,能付出较高的生活成本,但不能付出较高的生育成本的局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获取生活的快乐的渠道极其丰富,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父母那辈从生育中能收获到的幸福反馈。 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反映了年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选择。 该理论认为,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按理来说,他的家庭背景完全能承担起王思聪的养育成本,但尽管他曾经被爆出“喜当爹”的新闻,最后仍旧没有选择步入婚姻, 而是在接受教育和事业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自主性。 从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毕业后,迅速回国创办了自己的电竞公司。 开始在自己的兴趣领域深耕,从中获取成就感和幸福感,至于生育自然就排在了兴趣爱好之后。 渐渐地,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专注于自己,优待自己的生活后,其他有生育想法的也会出现动摇。 利昂·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在生活中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状况。 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可能会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那些面临高育儿成本的人,来调整自己的生育决策。 而多巴胺效应又指出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递质,能在某些行为中产生的快乐感受,会增强个体重复某一行为的动机。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孩子需要付出时间和财务成本,没老人带娃,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全职在家,养不起家,没房贷还凑合,有房贷对普通人来说没法过。还不如单身轻松,月薪三千根本花不完[滑稽笑]人类都是趋利避害,干嘛自己找苦吃。这就是我对当前不结婚不生子的理解。因为我在家全职十年了,根本出不去上班。老公一个人做维修养家很辛苦,我也是抽空出去帮他做点,一家四口难熬,双方父母帮不上忙还要接济。
首先,找到比结婚生小孩更好的事?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有冲突吗?再次成本?有家庭计成本?无孩不稳,没家有个毛线成本。
七十年代瑞金一个人工资三十八元能养活十二个人包括双方父母!还有点存款!
难道生育成本高不是事实嘛,严重怀疑很多水军在故意歪曲事实
关闭了沪深股市交易所所有的股票的话,结婚生育的年轻人自然就慢慢的多起来了……
说的太多了,我简单总结一下,文章的意思就是生孩子是一门生意,现在这门生意是个赔本的生意,有的人选择晚点做生意,有的人选择不做这笔生意,其实我认为文章说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适用的。
小编睁眼说瞎话!明明是生育成本高,匹叽叽歪歪的不承认!现如今,不但生育成本高,养育成本更高!这就是年轻人不愿生孩子的根本原因!
以前一个人工作能养全家。比如情满四合院里的三大爷,就是个穷教师,都能养几个娃,老婆都不工作在家全职太太。
养不起男孩更难
在看上世纪90年代,家有儿女,两夫妻工作能养三个娃加老人,还能全额买房子买车,天天下班有空在家教育儿女和做菜做饭。衣服都是铭牌。
散哭父,人均收入是人均收入,我们这些温饱线上下折腾的你说有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