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复辟 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居然,逆历史潮流而动,复辟了资本主义。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很大的欺骗性和不小的原复力。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经历了剧烈的波动,这段期间是在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复杂格局中发生的。 1956年,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成为一个分水岭,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作出了秘密报告,公开批判斯大林的领导方式和政策。此举引发了东欧国家广泛的不安和若干社会动荡,同时也是苏联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的开端。 赫鲁晓夫的政策转变尤其在意识形态和外交策略上与毛泽东的中国产生了明显的裂痕。中苏之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方向以及世界形势的评估上分歧日益加深。 这些分歧在1960年代进一步激化,苏联试图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竞争,争取国际领导权,这一战略意图导致苏联对中国施加外交压力,试图使中国成为其政策的附庸。 中苏边界亦成为两国矛盾的一大焦点。苏联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频繁的军事挑衅成为两国紧张关系的直接体现。 1968年,苏联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试图镇压布拉格之春,是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实施控制的明显示例,同时也是其社会帝国主义倾向的表现。 此时的苏联已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初衷,其内部政策和国际行为越来越显示出帝国主义的特征。中国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将苏联定性为“社会帝国主义”,即在社会主义外衣下行使帝国主义的政策。 除了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的冲突,中苏之间的技术和经济合作也因政治分歧而逐渐冻结。苏联曾是中国在1950年代重工业建设的主要帮助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然而,随着政治关系的恶化,这些合作项目被迫中断,加剧了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困难。 赫鲁晓夫时代的苏联,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社会的开放和政治体制的某些改革,但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东欧国家的不安中显示出了明显的策略失误。 这些失误不仅未能有效解决苏联内部的问题,反而加剧了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对苏联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斯大林模式原本是为苏联的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五十年代后,苏联社会和经济的矛盾开始凸显,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上出现了诸多问题。 在农业领域,集体化政策导致的问题开始恶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下降,农民对于集体化模式的不满逐渐增加。面对这样的局面,赫鲁晓夫政府被迫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并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经济。 此外,赫鲁晓夫还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的运动以扩大粮食生产,但这一政策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了生态灾难,新开垦的土地遭受严重破坏。 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改革中央集权体制,扩大地方的管理权力来推动工业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将更多的工业管理权转交给地方政府,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地方对经济的控制能力。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增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明显。 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掌权。尽管勃列日涅夫试图维持苏联的稳定,但他的政策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的遗留问题。 他的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继续呈现停滞状态,官僚主义膨胀,贪腐泛滥成灾。同时,苏联的军事开支持续增长,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 1980年代初,苏联连续更换了几位短命的领导人,直至戈尔巴乔夫的上台。戈尔巴乔夫采取了一系列西式改革措施,试图全面转型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这包括削减军费、调整军队结构,以及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但这些激进的改革措施并未能挽救苏联的颓势,反而加速了国家解体的过程。 19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的发展,苏联的影响力迅速减弱。1991年,八一九政变爆发,虽然未能成功,但这一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同年底,苏联正式宣布解体,标志着一个超级大国的结束。 来自 杨冬权著. 遇见 毛泽东预见的历史验证[M]. 2023
不值一看的文章!
文化侵略的可怕
文明的终点是公有制
苏联和美国都是恶霸穷凶极恶残酷无情野兽而已!
是一个伟大的尝试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私有制下,无私奉献就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