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十月中旬哈尔滨药店内幕曝光,涉案人数多达96人,其中一名受害者被骗金额竟超过百万! 【信源】曝光!药店为骗医保给一人开100万医保药——2024-10-15·正观新闻 医保是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石,兜底民生需求。然而,这块基石,却屡屡被利欲熏心之徒凿出漏洞,甚至挖成黑洞。 哈尔滨百万“特药”事件,敲响了医保基金安全的警钟,也暴露了“特药”监管的软肋。 故事的开始,是因为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的一次常规检查。 数据跳动,冰冷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条惊人的线索:黑龙江哈尔滨某药店,参保人购药金额异常,个别甚至高达百万元。 这在见惯了大额交易的医保系统中,依然显得格外刺眼。 百万巨款,流向何处?国家医保局开始了专项检查,央视记者跟着调查组去了哈尔滨。这下,一场悄无声息的行动开始了。 调查的焦点,很快锁定在一种名为“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的“特药”上。这种药是用来治疗慢性肝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通常在做介入手术前短期使用。 然而,一位参保人在两年内购买了160盒,花费超过百万元,远远超出了临床合理用量。 这不禁让人质疑,这百万“特药”,究竟是治病救人,还是另有所图? 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医保部门把很多“特药”都列入了报销名单,报销比例还能达到80%以上。 然而,高额的报销比例,也让“特药”成为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 为了规范“特药”管理,防止医保基金被滥用,国家设置了严格的“五定”规则:确定患者、指定医疗机构、指定责任医生、确定处方和指定零售药店。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套机制几乎不起作用。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手写处方。在本次调查中,四家涉事药店提供的处方,几乎全部是手写的。 这些处方,金额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却没有任何电子记录,真伪难辨。 身份验证机制的缺失,也为医保基金套取提供了可乘之机。患者的医保卡信息,很容易被盗用或冒用,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地以他人名义购买“特药”,套取医保基金。 药店监管的松懈,也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药店作为“特药”销售的终端,本应严格审核处方真伪,却为了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参与到造假链条中。 随着调查的进行,事情的真相慢慢清晰了。 在压力下,药店负责人终于承认,那些手写处方其实是医药代表给的,不是来自医院。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处方并非个例,而是批量生产的“赝品”。 调查人员在药店发现了一本还没撕开的手写处方,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药品名称,还有医生的签名,数量竟然有上万张。 这些假处方加起来超过了亿元,真是让人震惊。 原来,这些假处方是从网上购买的空白处方,再由药店人员填写药品信息和医生签章,伪造成医院开具的处方。 医药代表则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将假处方提供给药店,从中牟取暴利。 哈尔滨百万“特药”事件,只是医保基金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这件事暴露了特药监管的漏洞,也提醒我们,保护医保基金是一场长期的斗争。 要打赢这场持久战,必须多管齐下。 医保基金是大家的“救命钱”,也是国家医疗保障系统的重要基础。损害医保基金的行为,就是在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也是在破坏法律。 哈尔滨百万“特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想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得加强监管,堵住漏洞,这样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关键地方,真正守护大家的健康,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