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提议组建“火箭军”,周总理却摇了摇头说:“最好改个名字”。 1956年的

笔墨光看体育 2024-11-01 22:23:41

钱学森提议组建“火箭军”,周总理却摇了摇头说:“最好改个名字”。 1956年的元旦,刚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在北京受邀参加一场秘密的报告。 这场报告的规格很高,台下参与听讲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将军、元帅。这其中不乏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贺龙、叶剑英、聂荣臻等,他们都整齐的坐在座位上,满怀期待的准备听钱学森的演讲。 钱学森站在一众高级将领前,大声的提出了自己前瞻性的观点:“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少一个脑袋,我们完全有能力造出自己的火箭!我认为应该组建一支独立的、装备火箭武器的军种!”。 话音刚落,只见钱学森快速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沉重而有力的写下了:“火箭军”三个大字! 钱学森认为导弹是一种战略性的武器、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队来进行管理和操作。 该提议和想法太过超前!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响应,因为那时新中国的导弹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只有老式火箭筒的年代,想要组建“火箭军”的想法没有被及时的实现。 不过随着我们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东风1号的发射成功,组建“火箭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不过由于“火箭军”这个名字过于直白,容易被国际上其它国家所误会、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最终周总理拍板决定,就叫“第二炮兵”! “二炮”由此诞生! 不得不感叹伟人的高瞻远瞩和洞察力,这一命名确实避免了过于直白的军事姿态,避免了引起周边其它国家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揣测和误解。 因为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需要保持和平、稳定的的国内环境和局势。我们努力的和其它国家建立友好的合作发展关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新中国和平、友好的外交姿态。 周总理的这一改名,体现了伟人的双重智慧,既保持了一定的军事威慑,又巧妙化解了其它国家的误解。 #钱学森自述# #致敬伟人钱学森# #钱学森跨时空# #钱学森教授证实# #钱学森弹道雷# #赵忠尧邓稼先# #伟人之间的对话# #伟人超前的意识# #伟人下令# #抗美援朝的决定#

0 阅读:0
笔墨光看体育

笔墨光看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