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情系列之】一杯早酒解千愁 临川有梦,三江有酒。不去三江,怎知这人间至味。 “三六九,出门走”。高亢的采茶戏,婉约的《牡丹亭》,朗朗的读书声,伴着家乡古镇三江的第一缕霞光,缱绻在古镇错落连片的明清老宅子上空,从此,迎来了这烟火人间又一日的繁华与喧闹。 抚河岸边,微风徐徐,碧波荡漾,熙熙攘攘的赶集人群,推着一车车、一担担满满的希望,匆匆汇流于古镇之中,集市上充斥着带有古风古韵婉转悠扬的家乡俚语,一番讨价还价的现场交易,完成紧张的物流转运发送之后,终于各得其所,各自为安。 转眼间,时针指到了上午九点左右,菜农商贩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唤,一大早的奔波劳作,终于可以妥妥的吃上一顿早餐了。那就近一排排集市的排档,把炊烟、丰饶和鲜美,汇成一道早酒的风景,引来了四方乡邻和八方食客。 “三江早酒”的声名鹊起,历史并不悠久,它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镇三江作为南昌的“蔬菜之乡”,通衢之地,吸引了三区四县的菜农们纷纷来此早市交易,空腹而来,微醺而归,早餐便成了早酒。 早酒早酒,喝的并非是白酒,而多是品味当地乡民古法自酿的甜米酒。米酒采用当地优质的糯米和清洌的井水,拌上酒酵发酵两天两晚即可。其甘甜如饴,唇齿留香,工艺简单,酒美价廉,酒精度不高,但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老少咸宜之“酒中佳饮”。 南昌人习惯叫它“甜酒娘”。记得当年莲塘酒厂酿造的甜米酒,曾经行销一时,那句广告金句流传于南昌街头,“莲塘甜酒娘,养人甜又香”。香甜米酒滋补养人,酒糟作料可以入菜,“早起二两酒,活到九十九”,甜米酒,已成为三江人乃至南昌人烹饪美食和健康养生必不可少的一样“常备重料”。 讲一个我奶奶的真实故事,奶奶古稀之后,因受慢性病困绕长期卧床,开始每顿还能吃上几口米饭,后来牙齿掉光了,只能吃点流质。据说奶奶年轻时有点酒量,父亲试着从家乡整几坛甜米酒给她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奶奶以酒当饭,每天基本要喝一斤半米酒,一直喝到92岁去世,她的床下,堆满着各式甜米酒的瓶瓶罐罐。 古镇三江地产丰富,荤素齐备,时令鲜蔬,取材方便。尤其是热气腾腾的集市早酒,已经实现了由过去“果腹”到“解馋”的历史性转变。“三江早酒”,逐渐由小吃变成民俗,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张颇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名片,通过今天的网络传播,引来众多网友打卡三江。 喝上一杯香甜的米酒,品尝一碗现宰热辣滚烫的牛杂汤,点上几个白糖糕、麻圆、油条、发糕,或上几盘“三江腌菜炒粉”或小炒家乡河鲜时蔬菜梗,记得烹饪时加上一勺米酒糟,味道更是“雀杀”哦!哪怕是一碗白粥就“三江豆腐乳”,照样吃的美滋又美味,所有的疲乏与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既然生活给了我一杯美酒,我便要用它来寻找幸福!”这便是三江人的真实心态。除了“三六九”赶集的喧热,大多数古镇人的生活不紧不慢,悠闲自在,一杯早酒,谈古论今。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传统美食,为“三江早酒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古镇文旅的兴起,更为之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凡事过往,皆为序章。作为一座千年古镇和集贸重地,因为抚河古渡,曾经商贾云集,人气鼎盛,而今再续华章。“烟火气,商贸气,书香气”,当地父母官总结三江的“三气”颇为精准,除了古镇古村及其文化的打造修复,“三江萝卜腌菜”特产美名传扬,“早酒文化”无疑是其文旅融合、添人聚气的一扇重要窗户。 “一杯美酒,一杯甜酒,一杯香酒,喝了它准会把你醉透。”世间美酒千千万,唯有米酒最香甜。喝不尽的是乡愁,道不完的是醉美,干了这杯,天下无忧;干了这杯,别样温暖;干了这杯,诗酒成仙。 家乡古镇,秀挹三江,早酒的魅力如是! 发布于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