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就不得不提光

长江有大中 2024-11-03 17:59:01

红军为什么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只是外因, 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就不得不提光头前期的一个谋士, 被蒋称为“当代卧龙”的杨永泰了。 乱世相争, 尤其是为奸雄服务, 第一流的谋士不光要有韬略,更要腹黑,缺德,坏的淌水。 这活, 文人干不了, 君子干不了, 怕遭报应百,也干不了。 杨永泰不在这三者之列, 所以他是烹油遇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杨乃是蒋的盟兄弟, 曾经帮助冯玉祥搞北京政变的政学系大佬黄郛, 看准了他。此人也是玩阴谋的老手, 他将杨永泰引荐给了蒋。 自1930年代起, 大计, 杨永泰为蒋献过三次,每一次都是阴谋家的暗黑巅峰之作。 第一次, 北伐胜利, 各路军阀拥兵自重, 称霸一方时, 杨永泰献上了民国“削藩策”。 杨氏削藩策, 主旨就12个字:“军事化整为零, 财政化零为整”。 所谓“军事化整为零”就是合纵连横,各个击破,以经济办法瓦解冯玉祥, 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 以军事方法搞掉李宗仁、白崇禧, 以外交办法拿下张学良。 所谓“财政化零为整”,就是控制各地经济命脉,所有税收一律收归中央, 让各地无钱养兵,并借机裁军。 看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东北易帜, 棋局基本就是这个走势。 蒋也基本从表面上统一了全国。 若无这个基础, 对比那些军阀, 红军算是弱小的力量, 战略地位应该在这些地方军阀之后。 第二次, 蒋屡次围剿红军失败后, 杨永泰献上了“三分军事, 七分政治”的政治围剿策略。 在当时, 杨永泰的“七分政治”, 简直毒辣之极。它不仅扼制了红军的优势, 最终迫使红军长征, 而且趁机在蒋的眼皮子底下攫取了大权。 他是怎么干的呢? 以“剿匪”为名, 定出行政专员区, 推行保甲制度等“七分政治”的办法, 在长江中下游及河南等十个省推行。这也是长征的外部根本原因。 从此, 国民党南京行政院被“架空”, 他杨某人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一般攀龙附凤, 因缘一官半职之徒, 竞相奔走于“畅公”(杨永泰字)门下。 第三次, 假道伐虢, 帮助蒋兵不血刃, 控制了四川。 此计最为奸诈, 他不与当时的四川王刘湘搞正面对抗, 而是以顺应辅助的姿态, 一步步渗透进去。 刘湘起初以为占了便宜, 不免放松警惕, 待到有所醒悟, 为时已晚, 杨永泰早已见缝插针, 大肆渗透, 从某种程度上掏空了要害, 控制了省府。 历史上的大阴谋家, 玩到一定阶段, 往往都会寻求功成身退, 或者自保富贵之道, 但杨永泰却始终拥有勃勃野心。 迎上、揽权、争位, 他一个不缺, 不仅犯了谋士、秘书的官场大忌, 而且得罪了许多实力人物。 若无第三次, 杨永泰或许不会生出想去当一省主官的心, 若由他继续在蒋身边负责全面围剿, 很大可能长征都会失败, 历史也就会自此改写。 蒋、杨二人有一天在讨论各省“剿匪”形势之际,杨若有所感地说: “现值国家多事之秋, 像刘经扶(即刘峙, 时任湖南省主席)、夏灵炳(即夏斗寅, 时任湖北省主席)之流, 岂足以当一省重任?” 接着又说:“岳军(即张群, 时任南昌行营⁺总参议)长于吏治, 何不让他一展所长!”当天, 蒋就下了一个张、夏对调的手令。 1935年, 张群内调为外交部长, 由杨永泰继 任湖北省主席。 事后闻悉, 杨在南昌虽然位高权大, 总觉得与其寄人篱下, 终不如独当一面。 他早就有再当一省之长的野心, 但又不便毛遂自荐。 他之所以推张群为省主席,就是为自身预留地步, 以便有朝一日由张群过渡交自己。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湖北省主席任上,在江汉关轮渡码头遇刺身亡。 谁是幕后真凶? 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肯定, 有人做局, 将他置于死地。 阴谋家死于阴谋, 不是悲剧, 是轮回。 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杨的计策, 无非被更厉害的抗日统一战线压制了而已。 #民国人物# #闲聊历史人物# #秋日生活记录#

0 阅读:2461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6:48

    唯一预判红军会到四川的人,当时甚至红军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去四川,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