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同学开始聊「第二代端到端 VLA」 ,这里可以和大家进一步展开:
★ 第二代和第一代端到端有什么区别?
第一代是 E2E(系统一)+VLM(系统二)的形式为主。
系统一负责直觉输出,系统二帮助系统更好理解环境信息,然后告诉系统一怎么做。但毕竟还是有“分工”和“交流”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带有延迟。
第二代 VLA 就是将系统一和系统二合并,直接由 VLA 输出,结构简洁、推理时序更长、执行效率更高,更具备有通用 AI 的条件。
★越过第一代端到端 ,直接到第二代 VLA 合理吗?
不合理。1.0 和 2.0 是递进关系,不是技术路径切换的问题。
端到端的变化不是过去我们理解的有图和无图某个技术区别,它是 100% 基于 AI 理论下进化的产物,不是过去某个技术切换或者拿掉哪个模块这么简单。
所以接下来自动驾驶的竞争维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没有 AI 人才和方法论储备的企业,基本没法参与竞争。而自动驾驶 AI 的变化可以参考 GPT ,速度、体验变化惊人。
★ Orin 芯片车主能上 VLA 吗?
Thor 应该是标配,Orin 大概率做不到。
★那是不是意味着 Orin 芯片已经被淘汰了?
有技术储备的车企就绝对不会淘汰。
我个人预判未来城区领航是个标配功能,但体验会有差异,具有 AI 储备的企业,可以在 Thor 的基础上蒸馏出好的模型给 Orin 甚至其他普惠芯片,这是好用的前提。
★ 会干掉激光雷达吗?
端到端和激光雷达没有任何关联,随着价格下探,有很多企业会保留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件。
#新能源汽车##大v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