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战败后拒绝投降,吞食鸦片自杀殉国,可他死后,光绪帝依然抄了他的家,还让他的尸身穿上囚服入棺,再用三根铁链锁住棺椁,十年不许下葬。
丁汝昌,一个在历史的尘埃中被反复咀嚼的名字,围绕着他的评价,如同甲午海战的硝烟,始终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迷雾。
他吞鸦片自尽,棺椁被铁链锁住十年不得下葬,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
这篇文章,就带你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位被时代吞噬的灵魂,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刀剑。
大清朝那时候真是内外交困,面临着很多问题,形势很不稳定,两次鸦片战争,把天朝上国的脸面打得稀碎。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国门,也打破了统治者的迷梦。
洋务运动是一场自救的改革,开展得热火朝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封疆大吏,成了这场变革的中流砥柱。
在他们看来,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海军,才是保卫海疆、抵御外敌的关键,北洋水师,这支倾注了无数心血和银两的近代海军,应运而生。
可惜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朝廷内部,党派林立,明争暗斗,翁同龢,光绪皇帝的老师,帝党的中坚力量,和李鸿章的梁子,那可是结得死死的。
只要是李鸿章支持的,他都要反对,李鸿章要建海军,要买军舰,要拨款,他就卡着不给钱,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大权,这权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从1888年开始,北洋水师就再也没有购买过新的军舰了,这其中的猫腻,大家心里都清楚,丁汝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北洋水师。
他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做过豆腐,放过牛,摆过渡,人生的开局,可以说是相当的“地狱模式”。
关于他早年的从军经历,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最初是被太平军抓去当壮丁的,后来跟着程学启投降了湘军,最后又加入了淮军。
也有人说,他压根就没在太平军待过,直接就加入了淮军,跟着刘铭传南征北战,反正不管怎么说,丁汝昌最后是到了李鸿章的麾下。
他打仗很勇猛,人又忠厚,李鸿章很信任他,李鸿章在组建北洋水师时,特别需要一位能干的助手,他看上了丁汝昌,不顾别人反对,任命他为水师提督。
要知道,丁汝昌可是陆军出身,对海军一窍不通,这就好比让一个开卡车的去开飞机,这跨界,可不是一般的大。
丁汝昌自己也清楚,这担子,不好挑,他没有退缩,反而努力学习海军知识,向外国专家请教,研究海图和航线,还积极指挥舰队进行训练。
他就像一块干海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
1888年,丁汝昌带领舰队去英国接收新买的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在返航途中,他亲自制定航路图,这足以证明,他已经不是那个对海军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了。
回国后,他整顿军纪,加强训练,对士兵的操练和舰船的维护都非常严格,他对后勤保障非常认真,绝不容许出任何问题。
1891年,他率领舰队访问日本,敏锐地察觉到日本海军的扩张野心,回国后,他建议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以防外患。
可惜,他的建议没能引起朝廷的注意,就像石沉大海一样。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将大清帝国彻底震醒,北洋水师,这支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
战争一开始,李鸿章就坚持“避战保船”,屡次不让丁汝昌出战,这导致北洋水师错过了几次战斗机会,也让丁汝昌被扣上了“不敢打仗”的帽子。
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仗,丁汝昌身先士卒,指挥作战,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但还是坚持指挥,直到战斗结束。
北洋水师虽然奋力抵抗,但还是没能抵挡住敌人的强大攻势,损失很大,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的最后一战。
日军从海陆两路进攻,北洋水师被围在威海卫港里,弹药耗尽,孤立无援,日军司令官伊东佑亨给丁汝昌写了劝降信,丁汝昌看都没看,直接转交给了李鸿章,并表示要战斗到底。
最终,在各种压力下,丁汝昌选择了服毒自杀,为国捐躯,丁汝昌死后,清政府不仅没表彰他,反而抄了他的家,还用铁链锁住他的棺材,十年不让下葬。
这简直就是“死后鞭尸”,让人心寒,直到十五年后,袁世凯查明真相,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丁汝昌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家里条件不好,但靠自己的努力,逐渐爬上了高位,他并非海军科班出身,却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海军知识,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海军将领。
他忠于职守,英勇作战,却最终以悲剧收场,他虽然被人误解、指责甚至污蔑,但一直保持着军人的尊严和气节。
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对与错,丁汝昌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他就像夜空中的流星,虽然闪现得很快,但留下了一道亮光,这是个被时代遗忘的英雄,经常被人误解。
我们应该记住他的故事,从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信源:澎湃新闻——北洋水师丁军门投敌?不许你们这样污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