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政委王季龙骑马时,忽发现山梁上有闪光。王心头一震,表面上却假装什么

昊昊评历史 2024-11-08 15:49:36

抗战中,八路军政委王季龙骑马时,忽发现山梁上有闪光。王心头一震,表面上却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继续从容骑马。走了一会,王季龙才遇到部队:“”事后才知道,那里埋伏着70多日军。 1940年初,日军忽然集结了9000兵力,兵分10路,向着八路军平西根据地进发。驻扎在此的八路军决定将主力提前转移出包围圈,在圈外伺机歼敌。 而9团则被留在了根据地斋堂一带,负责牵制敌人,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敌人痛击。斋堂地区有一条长约八公里的山沟,沿途散布着多个依山而建的村庄。 根据一番侦察,9团团长黄光明和政委王季龙决定,把三个营一字排开,放在齐家庄、张家庄、杜家庄这几个地势比较险要的地方,等日军抵达的时候,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和敌人周旋。 很快,大约2000名日军开始向斋堂一带挺进,其中前锋部队于傍晚时分抵达了齐家庄附近。2000日军之间拉的很开,这就给了9团主动出击的机会。 埋伏在齐家庄的1营当即趁夜向日军发起了突袭。日军由于不熟悉地形,面对突袭,只能以小队的方式,分散在沟底四处寻找隐蔽物反击,同时日军还联络了后面的炮兵部队。 很快,齐家庄北山上的八路军,就遭到了日军的炮击。更加让人气愤的是,日军这次发射的不是普通炮弹,而是高爆弹和瓦斯弹,不少战士出现了中毒的现象。 日军趁机反扑,数次想要冲上山,但都被1营的战士打了回去。此时日军的炮轰已经极大的影响了1营的战斗力,黄光明和王季龙商量之后,两人认为,1营已经不适合与装备精良兵力占优的日军硬拼了,便命令1营留下一个损失比较小的连继续监视日军外,全部撤下来休整。 不熟悉地形的日军,看着山上八路军的攻击减少,也不再恋战,双方就这样在夜间对峙了起来。天亮之后,齐家庄的日军继续向斋堂地区的腹地挺进。 日军的前锋部队一过,黄光明就发现了跟在后面的日军辎重部队。这支辎重部队相当的大,共有160余匹骡马驮着成堆的物资,它们在护卫队的保护下,正往齐家庄赶来。 发现这个情况之后,黄光明和王季龙立即决定,兵分两路,黄光明率领2营留在齐家庄伏击日军辎重部队,王季龙则带着另外两个营,对往斋堂一带挺进的日军进行平行追击,拖延其前进时间。 说干就干,黄光明带着2营在几个山岭上设伏,晚上八点,日军辎重队进入2营伏击圈,这次黄光明想要辎重队的物资,便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打法,而是让战士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从各处靠近敌人,然后再集火射击,最后再冲锋分割。 这一套战术果然很有用,2营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歼灭了大部分敌人,成功缴获了160匹骡马和全部物资。不过,由于兵力不够,还有70多日军在日军饭田少佐的带领下,冲出了2营的包围,躲到了东山梁上躲了起来。 由于是晚上,加上2营还要打扫战场,所以2营上下并没有注意到,还有大批敌人逃出了包围圈。话分两头,王季龙带着两个营急行军,终于在清水村北侧的山上,和日军的一个负责后卫的中队相遇。 王季龙立即命令两个营从东西两边,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中队进行迂回包抄。很快日军就招架不住八路军迅猛的攻势,连辎重都不要了,一个劲的往东边日军主力的方向撤退。 见日军撤退,王季龙见好就收,毕竟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以袭扰为主。他当即又带着两个营往回赶,去找黄光明。此时天已经开始大亮,2营的战士还在齐家庄打扫战场。 王季龙和副团长两人骑马比较快,便走在了部队的前头。快到齐家庄的时候,王季龙看着日军沿途散落的物资,不禁慢了下来查看战场。 就这个过程中,王季龙偶然抬头,猛的发现东山梁上有闪光。王季龙也是个老战士了,再结合周围的地形,他当即明白,这是敌人的刺刀或是钢盔所反射出来的光,也就说还多日军隐藏在山梁上。 王季龙还断定这伙人一定不少,因为少的话,敌人早就趁着天没亮逃走了,现在还埋伏在那里,只有可能是因为人太多,目标太大,不好走。 此时王季龙假装没看见,就连余光都收了回来。他知道,要是自己表现出一些异样,山梁上可不知到底有多少枪口对着自己。日军的单兵作战素质都很强,就算是新兵,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射击训练,而王季龙和副团长两人又骑在马上,目标很大,要是日军开枪,两人恐怕很难安全。 所以王季龙装作没事一样 ,继续匀速赶马,竟然走出了几百米。眼看出了日军的射程,王季龙这才招呼副团长加快速度,赶紧去找大部队。 很快让他们就和1营相遇。王季龙叫来1营长,把情况告诉了他。很快1营就派出通讯员,把这事告诉了黄光明。 东山梁的地形黄光明也熟悉。那里后面是悬崖,山梁上的日军无路可退,必定会背水一战。黄光明当即让全团停止打扫战场,集中三个营,从正面、南侧、后面的小路迂回上山三个方向进攻。 上午十点,从南侧上山的3营率先和日军接火,日军龟缩在一起,火力很是密集,加上日军占据地势,开始9团打的不太顺利,一直没能合围日军,直到3连从小路上去摸到了日军后方,这才给了日军致命一击,终于在天黑前, 解决了这伙日军。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