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肝肠寸断”、“牵肠挂肚”、“泪干肠断”等成语,它们以“肠”...
我是郑东海
2024-11-08 17:05:05
我们常听到“肝肠寸断”、“牵肠挂肚”、“泪干肠断”等成语,它们以“肠”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极度悲伤时的情感体验。
那么,为何我们的老祖宗会用肠子来形容人的心情呢?
这背后,或许隐藏着中医的智慧与奥秘。
中医,这一历史悠久的医学体系,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中医理论中,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意味着它们在经络和脏腑层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当心皿不足时,小肠可能因失去濡养而出现虚寒、消化不良等问题;反之,小肠若有寒,也可能影响到心,导致心慌、心悸、失眠等症状。这种相互影响的机制,或许正是我们用“肠”来形容心情的深层次原因。
在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许多患者常常感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症状,同时伴随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食欲、头疼、心慌、心悸、干呕等痛苦体验。
这些症状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与中医理论中的五脏经络息息相关。
心情不好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胃。胃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脏不适,心脏的不适又会影响到小肠。
如此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抑郁便逐渐在患者身上扎根。
几千年前,老祖宗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冬瓜皮作为其中的一味药材,在《神农百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它性寒、味甘,归大肠、膀胱经,具有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的功效。
组方:冬瓜皮,合欢皮,炒蒺藜,仙鹤草,麦芽,百合,乌药,龙胆草,木香,焦槟榔,煅紫石英,菟丝子,龙骨,醋龟甲,制远志,石菖蒲,浮小麦,大枣,炙甘草。
《时方歌括》载,此方主冶“心口痛诸藥不校,亦属气痛者”,脾主运化,病久脾虚生湿,胃虚食滞,阳气被遏,郁热内停,小肠不通。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总之,抑郁症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与中医五脏经络息息相关的复杂疾病。要想拿下抑郁、焦虑等问题,首先需要搞明白问题的根源所在。
就像古代打仗一样,擒贼先擒王。只要找到根源、擒住“王”,接下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医的智慧和理论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愿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一丝温暖和启迪。愿你在中医的智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
0
阅读:83
愛哭傀
别让情绪控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