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9年,卢象升在碰到清军主力,这时候卢象升手下只有几千人,距离卢象升五十里处,明军主力拒绝救援,卢象升高喊:“将军应该战死沙场,有进无退!” 卢象升之所以会战死战场,根本原因就是他和杨嗣昌的矛盾,两人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杨嗣昌是主和派,卢象升是主战派,两人观点不和,导致矛盾越来越大,压根没办法调和,不是你死就是亡。 不久后,清军来袭,杨嗣昌打算借着卢象升勤王的机会,从而搞死卢象升,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杨嗣昌勾结太监高起潜处处求和,这让卢象升这位名义上的全国总指挥,不仅得不到相关援助,手中能指挥的部队只有不到两万,就算自己亲手前建立的天雄军都没办法指挥,这时候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1639年1月14日,卢象升率军进驻巨鹿贾庄,监军高起潜率领数万关宁铁骑驻扎在鸡泽,距离卢象升所在的贾庄仅有五十里,于是他派人和高起潜联系,希望第二天的时候,两人可以合兵一处,共同抗击清军,然而高起潜拒绝了卢象升。 第二天的时候,卢象升碰到了清军主力,很快他被清军主力包围,手下那点残兵败将迅速溃退,仅有几千人留下来,打算和卢象升同生共死。 这时候清军有八万大军,卢象升那七千压根没办法抵御战斗力强悍的清军,就算如此,卢象升也没想退却,而且还留下了一条流传千古的军令:“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 接着他率军朝清军发动进攻,战斗前为了避免主帅战死引起全军崩溃,卢象升穿上普通士兵衣服,将印绶绑在肘后,从而确保自己战死后,明军可以找到自己尸体。 很快,最后时刻来临,卢象升朝着清军发起冲锋,整个战场杀声震天。 此战从辰时激战至未时,明军最终炮尽矢穷,两军开始肉搏。卢象升在亲手击杀数十人后,身中四矢三刃,仆地而亡,时年39岁,临终前,他还在大呼:“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 这一战前,卢象升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就算如此,他还是勇敢向前,希望死在战场上,而不是被斩于西市。 在出战前,卢象升对大明失望,希望能以死唤醒崇祯帝和所有明廷有识之士。 然而他的举动非但没有唤醒所有人,还被杨嗣昌拿去背黑锅,压下他的死讯,导致尸体八十多天美能下葬,还不断损毁卢象升的名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杨嗣昌死后。 崇祯帝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 之后,清军南下的时候卢象升一家人有百余人殉难,乾隆时期褒奖晚明殉节诸臣,卢象升被清廷赠谥“忠肃”,崇祯帝到死都没有给卢象升一个尊号。
自我感觉,明末崇祯还是有两手好牌的,一个孙传庭,一个洪承畴,这里面孙传庭是真真正正能挽救明朝的人,但是崇祯一直不用,最后拉出来救火,硬逼着出战,最后被断粮兵败,孙传庭死大明亡,洪承畴也是少有的人才,但是不如孙
这就是明朝必亡的原因。
卢象升死讯传到北京之前,崇祯皇帝还在报怨指责卢象升守土无方,任敌军长驱直入,卢当时是宣大总督,名义上的北方长城总指挥,但他实际上只指挥的动自己的天雄军,死后崇祯一直不给他溢号,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才给他升了太子少师兵部尚书的虚衔!另一个忠诚的名将孙传庭也一样,死后没溢号没抚恤,总之在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看来,这些名将全都成事不足之辈,耽误自己了,死前还高呼内外诸臣误我!
崇祯就是个被养废的愤青二愣子,没担当,还刻薄寡恩。他啥都不管,只在紫禁城里玩女人,让首辅自己折腾,大明起码还能多活几十年。各种人才,熊廷弼、孙承宗、满桂、赵率教、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这么多人才,但凡他心智成熟坚定些,大明至少也能衣冠南渡学南宋。
看看崇祯朝的能人有多少,卢象升,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若能穿越吾为崇祯,定使各人各展所长,用人不疑,袁为蓟辽督师,洪主剿流寇,孙力守陕西,卢各方接应,杀杨嗣昌,对内整顿吏治,改善民生,取消特权,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发展海外贸易,增加商贾税负,减轻农民负担,对外降低身段,于清廷媾和,待实力恢复,一举荡平八旗,恢复大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