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临聘人员占据单位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最近跟一些朋友聊

历史大佳来了 2024-11-09 13:05:00

编外临聘人员占据单位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最近跟一些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现在很多单位,编外临聘人员的数量特别多,有的甚至超过了正式员工,占到一半甚至更多。 这事儿听着有点反常识,毕竟体制内,大家都觉得稳定是第一位的,怎么现在编外人员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是财政压力。 养人是要花钱的,正式员工的工资、社保、公积金、各种福利待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尤其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想招人又怕养不起,于是就倾向于用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的用人成本相对较低,很多时候只签个合同,发个基本工资,五险一金什么的能省则省,甚至有的连合同都没有,直接劳务派遣。 这样一来,单位的财政负担就轻多了。 我一个在县城工作的朋友就说,他们单位现在几乎一半都是临聘人员,财政拨款就那么多,不这么干真的养不起这么多人。 其次是用人机制的灵活性。 正式员工的招聘流程比较复杂,又是考试又是政审,周期长,手续多。 而且一旦录用,基本就是终身制,想辞退也很困难。 而编外人员就灵活多了,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以招聘,合同到期了也可以不再续签,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这对于一些工作任务临时性比较强,或者需要特定专业技能的岗位来说,就更加方便。 比如一些搞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可能就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项目做完了,这些人也就没必要留着了,用编外人员就比较合适。 还有一个原因是正式编制越来越少。 前些年机构改革,很多单位的编制都被压缩了,空出来的编制也不一定能补上。 僧多粥少,想进体制内的人又那么多,竞争非常激烈。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难度越来越大,很多人考了好几年都考不上。 对于一些急于就业的年轻人来说,与其一直在家备考,不如先找个临聘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积累经验,以后有机会再考正式的。 我一个网友就跟我吐槽,说他考了三年公务员,笔试面试都过了,结果因为体检不合格被刷下来了,现在只能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临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转正。 当然,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选择先做临聘,哪怕工资低点,也比待业强。 这也导致了编外人员的供给越来越充足,单位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另外,现在社会上对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的,即使是临聘人员,也比在外面打工更有面子,也更稳定一些,至少不用担心老板突然跑路。 这种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编外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缺乏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也比较大,不利于工作的 continuity。 而且,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也交给编外人员去做,如果这些人员缺乏经验或者责任心,就容易出问题。 另外,编外人员和正式员工之间也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影响单位的和谐稳定。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新闻,说是一个县城的环卫工人,大部分都是临聘的,工资低,工作强度大,还没有社保。 后来,这些环卫工人集体罢工,要求提高待遇,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 这个事情就反映了编外人员的困境,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需要政府、单位、社会共同努力,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编外人员的待遇,规范用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说到底,编外临聘人员数量的增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这个问题很复杂,解决起来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咱们也不用太悲观,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问题最终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