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公开宣称,如果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他将不惧风险,坚决向前线提供物资支援。 从2019年开始,郭台铭试图通过竞选涉足政坛,向外界展示他不仅能在商海中翻云覆雨,还能在政界运筹帷幄。 初次失败反而让他愈挫愈勇,在竞选活动中,他多次发表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甚至在某次节目中不知天高地厚地放言:“大陆市场离不开我,我这是在给大陆赏饭吃。” 在郭台铭看来,富士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他是大陆经济的一部分推动者,但他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大陆的市场和政策扶持。 他刚创立富士康的时候实际并不顺利,台湾电子产业方兴未艾,但市场有限,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像郭台铭这样刚起步的创业者,想要突破地域的限制,必须另辟蹊径。 而他刚好生在了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深圳特区成了海外资本的乐土。郭台铭敏锐地察觉到这股东风,径直就抓住了机会,把富士康从台湾搬到深圳。 郭台铭的富士康在大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政府的税收优惠、土地资源的倾斜,加上当时大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让郭台铭的工厂迅速扩张。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激增,富士康的订单源源不断,苹果、戴尔、惠普等国际大厂纷纷找上门来,郭台铭的电子帝国迅速从深圳扩展到不同地区。 而郭台铭自从决定从政之后,言论常常都是狂妄自大,郭台铭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设厂,大陆不是唯一的选择。” 2019年中美贸易战期间,全球供应链因贸易战风波动荡,郭台铭宣布将富士康的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和越南,试图减轻对大陆市场的依赖。 他甚至公开批评大陆的政策,试图迎合岛内某些“台独”势力的支持。为了博取选票,他不惜发表极具挑衅性的言论,这不仅让大陆民众感到失望,也使他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变得愈发复杂。 他试图通过“强硬”的姿态赢得台湾选民的支持,却忽视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与敏感性,郭台铭的这些言论不仅伤害了大陆同胞的感情,也让他在大陆的商业利益面临风险。 印度和越南的工厂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远远无法替代大陆的生产规模与效率。 郭台铭的多次转移尝试最终无疾而终,他不得不重新回到大陆,将更多的产能搬回富士康在大陆的主要工厂。 在大陆市场,他扮演着“合作伙伴”的角色,享受着政策红利与市场红利;而在台湾,他又站在某些势力的立场上,发表对大陆不友好的言论,试图通过“反陆”言论获得政治支持。 众多大陆网友为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他“吃大陆的饭,还砸大陆的锅”。 郭台铭或许以为,凭借自己在两岸的影响力能够左右逢源,既能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又能在台湾政坛占据一席之地。 但近些年华为、小米等国产电子企业的迅速崛起,正在逐渐夺走富士康的市场份额。 大批大陆本土企业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技术创新,迅速跻身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前列,富士康的竞争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 如果他继续在两岸问题上左右逢源,试图同时讨好两边,恐怕最终会“鸡飞蛋打”。 大陆市场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意挑战两岸关系的底线。 郭台铭需要明白,作为一个商人,商业利益固然重要,但在涉及国家主权与民族感情的问题上,任何轻率的言行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信息来源: “霸道总裁”郭台铭:带领航母战斗群转弯——界面新闻)
“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公开宣称,如果两岸发生军事冲突,他将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1-09 15:02:57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