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玉米丶烧书丶烧麦 乍一看来,都是动宾式词语,真的以为其结构相似,语意相近,但是细细追究,还真不是那回事。 去年冬季,黑龙江某地,因玉米价格暴跌,出现了某农村烧粮取暖事件,网上掀起一场风波。其实芋一事件的背后,都另有隐情,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脱离实际地横加指责,实在是有失公允。烧玉米取暖的确有违常理,事情的背后,是农民无助的眼泪,若不价格跌到比买煤还便宜,有谁会毁掉自己辛苦种出的粮食呢? 无独有偶,烧书事件也是特定的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去年甘肃某学校发生地震,面对灾情,深夜孤独无援,无奈之下,烧书取暖以自保。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特定的条件下有点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断章取义,横加指责,未免会失之偏颇。 回到当今的烧麦事件,如果不是董宇辉的江苏行的调侃之词,我还真以为烧麦就像烧玉米,烧书那样,是真的烧麦子呢。我也为自己孤陋寡闻而自嘲,也真不知有烧麦这种风味小吃,从一定程度上烧麦事件的持续发酵也是对烧麦这种民族特色小吃的有力宣传吗?我们也清楚地认识了烧麦原是类似包子的风味小吃,对烧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管董宇辉是否恶意为之,其实并不重要,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歪打正着,也同样达到宣传的目的。从此,我们烧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它的种类,历史源泉等有了深刻地理解,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为什么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呢?有些事情换一个角度去考虑,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景象。得饶人处且饶人。 对于新生事物,我们更应该有博大胸怀,容人之量,就像烧麦那样包容大度一些,也许会迎来更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