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吴延陵# 胡适的旧学功底真的很差吗?很多人都认为胡适之所以提倡白话文,是因为他旧学功底很差,尤其是文言功底差。他之所以提倡白话诗是因为他律诗写得不好。 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胡适在十二三岁之前的一些阅读书目,通过这些书我们大概可以对他的旧学素养略知一二: 他的启蒙读物并不是那个时代一般孩子常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神童诗》等。而是他父亲胡传根据《四书》《五经》编写的《学为人诗》《原学》。 除了这两本,在入私塾之前,胡适还读了一本《律诗六抄》。他自己说:“我念的第三部书叫做《律诗六抄》,……这一册诗全是律诗,我读了虽不懂得,却背得很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能在学前就将一册律师背的滚瓜烂熟,胡适就已经具备了那个时期其他学龄前儿童不具备的声律基础。 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镇(今属上海)大概在三岁多的时候从台湾回到徽州老家入私塾读书。 由于胡适的父亲早亡,他的寡母对胡适的教育特别重视,不仅要求私塾的老师教他念书读书,还要专门给她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 他入学之后,读的第一部传统经典是儒家的《孝经》,这部经典虽然简短,仅有1800字,但他不仅奠定了幼年胡适的基本性情——纯孝,而且还让他识读了更多的字,为阅读后面的儒家经典提供了便利。 之后他又读了朱熹编的《小学》,用的是江永集注本。朱熹编撰的《小学》有六卷,分内外两篇。其核心思想是讲儒家的人伦道德思想。儿童读此书,可受伦理方面的教育,同时能够认识很多字并能了解相关典故。 在老师的指导下,胡适先后阅读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胡适用的四书读本,是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在读四书原文的时候,连同朱熹的注文,一起读记背诵。 读完四书,胡适又读了除《春秋》以外的其他五经,即《诗经》(朱熹《集传》本)、《书经》(蔡沈注本)、《易经》(朱熹《本义》本)、《礼记》等。 在阅读四书四经等儒家经典的同时,胡适又开始涉猎史学典籍。他说:我年还不满八岁,就能自己念书。由我二哥提议,先生使我读《资治通鉴》。随后他又阅读《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等书。 在阅读传统经史典籍的同时,胡适在不经意间也发现了一个他的父亲、老师从来没有给他打开过的新世界——通俗小说。 胡适说,他在九岁时,也就八周岁左右时,偶然发现了一部破旧的小说《第五才子》,他一口气看完了这本《水浒传》残本。 他十二周岁前先后阅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剑十三侠》《双珠凤》《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经国美谈》《琵琶记》《夜雨秋灯录》《夜谭笔记》《兰苕馆外史》《寄园寄所寄》《虞初新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粉妆楼》《红楼梦》等包括弹词、传奇、笔记小说等在内的三十多部小说。 以上这些,还只是胡适从台湾回到徽州之后,到上海求学之前阅读的旧学书目,在他以后的岁月里,曾经多次花专门的时间读古代传统经典。 现在网上很多人说胡适就学功底的差,很多人都会用国学大师、民国首屈一指的大学者章太炎的一句话:康有为、梁启超还算是有旧学根底的,而胡适连根都没有。 笔者还是那一句话: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中的大师,是晚清民国时期硕果仅存的少数旧学宗师。他当然有资格指责胡适功底差,因为差距总是在比较中得出的。 然而,当代的部分网友也口口声声说胡适旧学功底差,笔者就百思不得其解,不禁要问:莫说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这些传统儒家或者其他家的经典绝大多数人没有涉猎过,没有通读过。 就连《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现在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小说古典名著,又有几人从头到尾的通读过呢?更不要说比四大名著在名气上稍逊一点的《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其他小说了。 聪明的你告诉我,他们究竟哪里来的勇气?不会是无知者无畏吧!
#书生吴延陵# 胡适的旧学功底真的很差吗?很多人都认为胡适之所以提倡白话文,
书生说文化
2024-11-10 18:48:58
0
阅读:42
用户13xxx43
胡适就是一坨屎,现代汉奸公知的鼻祖
我想去修仙
品德不行,文化再高有个屁用!明末的东林党,民国的胡适之,都是一丘之貉!
用户10xxx70
胡旧学功底好?写诗像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