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晚清第一贪! 奕匡,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出身显赫,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帝的皇叔。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际,奕匡因深得慈禧欢心,被封为庆亲王。1908年,他更是获封铁帽子王,成为清廷授封的最后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然而,这位看似尊贵的亲王,内心却充满了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早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奕匡便因其一手好字深得慈禧赏识,得以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他虽无学问,却善于逢迎拍马,逐渐在朝廷中站稳了脚跟。随着权位的提升,奕匡的贪婪本性也逐渐暴露无遗。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卖官鬻爵,与袁世凯等权臣勾结,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1903年,袁世凯为了拉拢奕匡,不惜重金贿赂。奕匡虽然假意推辞,但最终还是欣然收下了银票。此后,袁世凯对奕匡的供奉更是源源不断,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日益紧密。在袁世凯的扶持下,奕匡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他不仅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还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然而,奕匡的贪婪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他与儿子载振、大臣那桐等人狼狈为奸,卖官鬻爵、中饱私囊,被时人讥讽为“庆那公司”。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败坏了朝廷风气,也加剧了清朝的腐败和衰落。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奕匡与袁世凯等人为了挽救局势,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劝说隆裕太后让载沣退出监国摄政王之位,并暗中与革命党人勾结,企图通过妥协来保全自己的权势和财富。在奕匡和袁世凯的哄骗之下,隆裕太后最终同意了清帝退位的决定。 清帝退位后,奕匡虽然迁居天津,但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不义之财,仍然过着优裕闲适的生活。然而,他的罪行并没有被历史遗忘。末代皇帝溥仪在给他定谥号时,本想给他一个恶谥以示惩戒,但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密”字,寓意让他“追补前过”。在清代亲王谥号中,“密”无疑是最差的一个字,这也足以说明奕匡在历史上的恶劣形象。